教會管理 —單向?雙向?


2351 期(2009 年 9 月 13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說起「管理」,不少人會聯想到企業中獨裁專橫,唯利是圖的大老闆,處處講制度,是壓逼剝削的領導,並沒有「人」的觀念。相反地,教會是尊重人的價值,講愛心,是一個家,管理和教會是格格不入的。

  這兩種想法不無道理,但也不是完全正確。管理不一定是要駕馭別人,視人為工具,教會雖是家,要有愛心,但也要有規章制度,有系統地推展事工。關鍵是如何正確理解管理,並如何應用管理在教會群體之內。

  管理其實只是一些方法,一些在組織內的過程,為要幫助這組織有效地達成目標,這過程往往是透過人去完成。今天的管理學理論大致上都是以人為本,在實務上亦考慮人的需要和價值,只是企業不一定是跟隨管理學的理論而行,因各人的私慾,產生大家所見到的不同管理方法,有的仍是可接受的,有的則差強人意。教會因此便不應否定管理在教會的應用性,只是商業機構和教會的本質不同,在實踐管理時在心態和方式上要有調適。

  有人以為有管理,便沒有了家,沒有了民主,教會便被少數人所控制和領導。假若教會的領導在管理教會時給人的印象是不尊重人,不理會人的需要時,那麼這便不是有效的領導和管理。甚麼才是有效的領導?由於宗派、傳統、歷史、文化等因素,每所堂會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並沒有一般通用的領導與管理方法,但作領導時,若有以下考慮,必能避免以上的錯誤,提升管理的效能。

  服侍的心態:教會的領導就是要服侍眾人,作執事的就是做牧養群羊的僕人,不是要藉著教會來實踐個人的宏願,而是與眾人一同學習作耶穌的門徒,教導眾人遵守耶穌所吩咐的。

  了解需要:要適切的牧養,便要明白會眾的特性和需要,這是以眾人需要為本的領導心態,也是對人尊重的表現。但領導者要小心分辨,滿足會眾的需要並不等同隨著他們的喜好而走,需要是要有教會的異象來導引的。

  讓人有參與:信徒皆祭司,教會是眾人的,要參與是必然的。當然參與的程度和範圍可因人而異,但參與的心態卻是不變的。愈能針對人的需要來服侍,便愈能提升人的參與,教會才能有增長。

  恩賜各不同:教會中有服事人的,有教導的,有勸慰的,也有作領導的。有效的管理就是要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讓會眾的恩賜在不同的崗位和職分有所發揮,也就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是對人的平等的一種表現。

  歸根結柢,教會內的管理就是希望各人都能發揮上帝給予人的才能,使人可以在教會內外都能榮耀神,教會在社會內更有力地見證神的大能,教會管理是以人為本,但以神的國度為目標,作神百般恩賜卻是忠心的管家。

劉忠明(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一個字一顆心】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