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泥
第 2332 期(2009 年 5 月 3 日) ◎ 靈修果園 ◎ 陳倩明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我想若不曾參觀過陶瓷工場,就很難體會先知耶利米書在十八章裡陶匠製造陶器的比喻。以色列家在神的手中,就像泥在陶匠的手中,陶匠要泥怎樣就怎樣,要做怎樣的器皿就按他心意而成就。神借這比喻也提醒了以色列人他們的國是屬上帝的。神要一邦興起,要一邦敗亡,都有他自己的旨意和時間。
對我們亦然,神在我們生命中也有他的計畫與時間,他要建立,要拆毀,都隨他的心意。
但坦白說,這些話有點刺耳,不太能聽進去。任憑神要怎樣就怎樣,真的沒有一點的自主權嗎?我想如果我不認識這位上帝,當然也會有所保留,但若知道神是一位慈愛公義,滿有恩典和憐憫的神時,我就可以放心把自己交在他手中,肯定是萬無一失。
耶利米的話提醒我們其實我們真像一把泥,神卻把我們從泥土堆中提拔出來,按著他的心意,加上了些磨煉之後,我們竟然成了有用的器皿。回頭想一想,做一堆泥比較好,還是成為一個器皿比較好?我想當然是器皿吧。誰想一輩子仍是泥土一把呢?若樂意被神使用,日後的光景肯定比先前的更好。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你看,原來我們還可以選擇在神面前成為貴重的器皿,只要注意那先決的條件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