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宗教局事務局代表來港交流
  兩地基督教與社會服務情況


2332 期(2009 年 5 月 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左起)陳衍昌牧師、蔣堅永副局長、李志剛牧師及蘇成溢牧師。

  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研究中心、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文化出版社與香港基督教文化學會於四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假香港城景國際主辦「基督教與社會服務」研討會。是次研討會共有二十位講者發表論文,他們從不同角度、範疇講述基督教與社會服務的關係,兩天吸引了不少香港基督教服務機構人員、教會牧師以及學者等人參與。

  香港聖公會鄺保羅大主教在開幕禮致辭時說,香港的教會曾經被人稱為「奶粉教會」,幾十年前,由於香港有些市民生活很貧困,教會向與會者派發奶粉,幫助他們舒緩經濟上的問題,當時吸引了很多人去到教會。鄺保羅大主教指出派奶粉完全是因為愛的緣故,認為基督教教會就是要把「服務」化成「祝福」,「奶粉教會」正是實現把服務化成祝福的例子。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在研討會上講述「基督教社會服務的神學基礎」。他指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不是高高在上的,亦不是要人服事,乃是服事人。他從神學的角度講解基督教與社會服務密不可分的關係,引用了不少新舊約經文來論證,聖經記載,上帝要求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管理世界,可見基督教的信仰強調群體價值,也就是社會價值,而不只是個人價值。又指出罪惡的權勢就是破壞人與上帝以及人與人的關係,因此,基督教的信仰必須抗衡分裂的權勢,鼓勵「彼此看守」、「守望相助」的關係。此外,從聖經和神學的角度來看,以愛心服務社會上的弱者,是基督教價值體系最為關注的。

  研討會其中一個環節,由三位講員講述基督教在512汶川地震的救災情況。江蘇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孫曉鋼先生主講的題目是「愛德在汶川」,他講述了愛德基金會在汶川地震後,迅速進行緊急援助工作,以及愛德如何協助災後重建。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文化出版社總編戴晨京博士,以「基督教的社會服務功能—以5.12四川汶川地震為例」為題,戴博士以宏觀的角度看基督教與社會服務的關係,她從基督教的組織協調功能、經濟援助功能以及基督教的心理撫慰功能三方面來講述。她認為在基督教抗震救災中,中國基督教的愛心行動進一步得到實踐和發揚,體現了基督教「上帝就是愛,愛是永不止息」的信仰觀。

  香港基督教文化學會會長李志剛牧師主講的題目為「香港基督教會在四川地震救災的社會服務作用」。他以香港最大的兩間基督教聯合機構,分別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在汶川地震中詳細的救災工作,包括過去一年的救災工作以及未來參與的救災工作。讓會眾清楚看見香港基督教如何發揮教會的力量,幫助災民度過艱難的階段。然而,李牧師認為,社會一直在改變,香港的基督教仍然需要努力,爭取為社會服務做得更完善。

  在閉幕禮中,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致辭時表示,是次的研討會加強了內地與香港交流與溝通,從深入研討的問題中,讓今後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總結,比較下,香港在社會服務中,歷史就較悠久,經驗較豐富,而內地宗教界在社會服務還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無論經濟或組織能力都不強,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希望透過是次研討會,進一步推進教會為社會服務做出更大貢獻,打下堅定的基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