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談趣(下)
第 2332 期(2009 年 5 月 3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日治期間三年八個月,那時更艱苦,除了薪金微薄,要找些外快,售票員在車上售賣些糖果、小食,博蠅頭之利。賣的是話梅、香口糖之類,由於當年乘客不多,沒有現今擠得車廂滿滿的情況,還可應付裕餘,這大概是資方接受的,最少也隻眼開、隻眼閉。
另外是向乘客身上打主意了,這都關係重大。就是當乘客中途要下車時,向乘客索回自己經打了孔報銷了的車票,再向剛上車的乘客發售。這是犯法的,但那時大家都好像默契了的,彼此間樂意接受,成了半公開的「車上一景」了。還有是除了穿上制服之外,更戴上一頂帽子,看來並不怎樣神氣,反而更見憔悴。
說實在話,交通工具收費,以電車是最廉宜的了。從前的不談,現今已不分等級了,也不用登車買票,落車時把錢投入錢箱便可以。自從一九九八年起,到如今十一個年頭,只收二元,長者、孩童一元,由筲箕灣到西環、從跑馬地到筲箕灣,差不多一小時的路程,不少人在車上享受「一覺南柯夢」。維園阿伯都在說:電車就算加價一倍,也沒有甚麼好說,不好意思抗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