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基督綻開你的生命 (二):要讓嬰孩耶穌成長嗎?


2161 期(2006 年 1 月 22 日)
◎ 未圓語絲 ◎ 鄧瑞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路加福音二章二十二至三十五節這段經文裡,有一對敬虔的父母、有一位參透信仰與人生的智者、還有一位有待成長的嬰孩耶穌。關於這對父母,毫無疑問,他們是敬虔的,是循規蹈矩的人。

  另一個人物:西面,他在一個平凡的嬰孩身上,看到其不平凡的將來。他看到嬰孩耶穌的長大,會對他人帶來挑戰,但也因此要經歷非常的艱難。

  面對嬰孩耶穌,你渴望他如何發展?平平庸庸,無災無難地享受人間的福樂;抑或,讓他開展其美善卻又不斷挑戰人的生命,而最終走向人間最大的淒慘?我們要將信仰生命維持在一個可操控的安全範圍裡,抑或讓信仰挑戰我們走出安全?

  在計畫經濟體系裡,有所謂「鳥籠經濟」;近來香港的五號政改報告,被人喻為是「鳥籠政治」。在十二月四日的民主大遊行裡,有人將「民主」兩個字放在一鳥籠裡。對有些人而言,造一個「籠」限制某些東西發展,才是安全的。我們的信仰,到底又是不是一種「鳥籠信仰」?我們會否將「嬰孩耶穌」放在一鳥籠裡?為了我們自身追求的安樂,我們會否困住嬰孩耶穌,不讓他成長?

  在輔導心理學裡,有一個學派叫「交互分析學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講到每個人的人格結構都包含三個元素:父母式的自我、成人式的自我、孩童式的自我。父母式的自我:按規矩辦事。成人式的自我:明白事理,按理性行事。孩童式的自我:保存著我們生命裡的童真,代表著有待開發的生命力。我不是直接引用這學說,而是覺得這種對人格結構的講法,作出一種調整之後,也可以用來描繪基督徒的人格結構。在這信仰人格中,也有三個元素:父母、成人、孩童。

  在我們裡面的「孩童」,就是「嬰孩耶穌」。作為基督徒,我們都有基督在我們生命中。但這是「嬰孩」狀態的耶穌。他的成長與否,視乎我們是否讓他成長。有些人我們一接觸,便會覺得他肖似基督,這是他裡面的嬰孩耶穌已長大成人之故。

  在我們的信仰生命裡,也有一種父母式的信仰自我。這種父母式的自我,像約瑟和馬利亞一樣,是循規蹈矩的。這父母式的自我,按信仰的既定要求,駕馭著我們的信仰生命,如:禮拜日返教會崇拜,要行善,要有個人品德等等。這自我一般只渴望信仰生命在一種可掌握的規律中。一般而言,父母式的自我渴望嬰孩耶穌在這種安全的規律中成長。

  但在我們裡面,也有一成人式的信仰自我,這自我像西面一樣,對信仰有一種更深刻的洞見。它明白到,嬰孩耶穌的成長,意味著甚麼。它知道,信仰不能被限制在一種可預見的安樂裡。在路二34~35,西面對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若果我們願意讓我們生命中的「嬰孩耶穌」成長,這就不單單是耶穌的命運,也將是我們的命運。信徒生命中的「嬰孩耶穌」能否成長,視乎在信徒生命裡的父母式的自我,在聽取成人式的自我的提示後,如何抉擇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