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統局常任秘書長
羅范椒芬的話說起......


2161 期(2006 年 1 月 22 日)
◎ 文林 ◎ 鄭晚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四日內兩位中小學教師輕生,教人惋惜難過;談論事件的文章鋪天蓋地,羅太的一番說話:「如果自殺與教育改革有關,為甚麼只有兩位教師自殺呢?」更如平地一聲雷,引起各界更大的迴響。隨著羅太的失言是有關當局的連串救亡行動,包括設立獨立研究小組、教師訴苦熱線和十六點五億津貼三項措施。這些措施能為當今的教育界解困嗎?教師、學生的重重壓力可以紓緩嗎?教育能夠撥亂反正、重回本位嗎?若不,除了響應團體的「倒羅」行動,繼續責難失言的不是,還有其他出路嗎?

  筆者執教鞭超逾四分一世紀,無可置疑,在進入第三個十年的今日是最勞苦的。勞苦來自三方面:首先是資深教師的「能者多勞」。在同一崗位上超過二十年,而且還是多年來同一所學校,自然除教學外,還需要肩負一些行政工作,隨著外界要求愈來愈多,工作量也漸增了。第二方面是社會日趨複雜,年輕學子在這個大染缸、萬花筒中,品性被習染,也變得複雜起來,要培養他們具備正確的價值觀,也非得力挽狂瀾,逆流而上不可,心力及時間均以倍增,育人工作實在是無止境,非以量能計算的。第三方面當然是近十年八載教統局推出的教改、課改了。

  筆者從事教育多年,從「數枝粉筆教諸生,一口舌燦啟暗昧」,直至powerpoint及e-mail,由最初的教師為本,至以學生為中心,過程中自己也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相反,備課、進修、更新教學法、了解學生的需要均樂此不疲,務求與時並進,做一個掌握時代脈搏的教師,故對教改、課改毫不抗拒,為何在今日卻感到乏力呢?乃因名目太多,推行倉卒,一浪接一浪,來不及融會應用,第二浪已湧至。其次是教師空間不足,自主權更形渺小。教師進修是必需的,但必須申報時數,受訓於機構,對於個人研習,以若干時間閱讀,鑽研教法則不在計算之列,個人的自省反思,只是閣下的事,怎算是學習呢?當然筆者不認為每日三省吾身也是申報之列,只是今日的進修、考核、自評、外評,已令人喘不過氣來,安靜省思已是非分之想了。我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不是學校的要求,是需要,也是自己樂意的。我非常享受教學、輔導,也樂意擔任行政工作,真是來者不拒;但對於非必要的文件工作,如外評文件,架床疊屋的中文校本評核,真是不勝其煩。若果當局予以學校空間,給以教師自主,不必事事評估、交代,筆者相信絕大部分校長及教師會運用我們的專長,本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配合教改、課改,培育我們的下一代。

  當局推出減壓三招,我們見其誠意;更希望當局洞察教師對教育的抱負,我們心中的一把尺,比諸外界的標準更高。畢竟,教育是一項生命工程,如何精細的工具,也難評其得失;惟有以心育心,生命感動生命,方見其效。筆者秉持這種態度,多年的教學生涯,邀請上帝參與其中,譜寫了多個動人的校園故事,改變了學生,也感動了自己,衣帶漸寬終不悔,教學仍是我的至愛。

  執筆至此,想起兩位已經離去的可敬同道,仍難掩內心的欷歔。生命可貴,我們無論遭逢任何逆境,也要以無比的勇氣活下去。羅太基於甚麼原因而失言,我們無從稽考,即或察其動機不善,我想也不必窮追猛打了;人孰無過,讓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贈以寬恕,大家共負一軛,為我們的孩子而傾盡所能吧!

  (作者為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助理校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