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小語


2105 期(2004 年 12 月 26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新居座落銅鑼大坑浣紗街。

  大坑—幾十年前原有一道寬十來尺的大明石水渠,經常水聲潺潺,遇雨季,由虎豹別墅山上沿坑排泄似分流式的小瀑布,匯經這道大水渠湧流入維多利亞海,頗為壯觀。這一區本來是一個小村落,流經區內這一條山澗,在未築成石水渠之先,相信是當地居民洗濯的好所在,甚至可以供飲用也不出奇。其後填為暗渠鋪上路面,就是現今寬敞的「浣紗街」,是否曾有人在這浣妙,未有考據,還餘一段未填的在皇仁書院側。

  大坑—最為人熟悉的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前後三天的「舞火龍」。其實大坑這個地區,曾經培育出不少蜚聲國際的足球健將:李惠堂、李育德父子,包家平、卓石金、張觀興......當年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的香港,甚至代表中國參加世運的足球隊成員,大半是大坑的居民。中華、南華兩隊對壘,全港矚目,雙方擁躉各阿所好,多番鬧出紛擾,因為南華是從中華分出去的。有心人在作賽時高舉橫額,寫「冷靜觀球藝、球迷莫炒蝦(炒蝦乃省罵俗句」,又甚麼「中華南華、本是一家」,用作呼籲球迷冷靜,用心良苦。有份參與過這樣盛況的仁兄,俱是八十開外的老漢,那時不見有女觀眾。

  浣妙街不長,不滿八十號門牌,就有以浣紗閣、浣紗花園、浣紗大廈三幢命名,可能是取其雅。中國譽四大美人為「沈魚、落雁、閉月、羞花」,首是「西施浣紗而魚沈」,美得連魚兒也不敢浮上水面偷看。偏偏「浣」字不好唸,自己在電話中向人報新址,也費一番蜃舌,因為大家都讀「丸」而不讀「碗」,「紗」寫成「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