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運動隨想


2038 期(2003 年 9 月 14 日)
◎ 交流點 ◎ 鄭景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本年八月二十三日遼寧省大連市一名自幼患小兒馬蹄足內翻、雙胯脫骱、筋腱強直的殘疾人謝延紅,在英國多佛下水,並於十六小時四十四分鐘後,在法國加萊上岸,成為全球首名成功橫渡英倫海峽的殘障人士。

  這是個令人鼓舞的真人真事。體育運動成了這位是不利於參與運動的殘障人,作為自我肯定的工具。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血汗辛勞,是不用懷疑的。運動的意義是透過身與心的磨練,朝着目標一步一步前進,成就自己的理想,更成為其他人的榜樣,鼓舞人心,積極向上。

  然而,在現今功利掛帥的社會文化下,體育運動卻往往成為了推銷商品的工具。作為商品的代言人,收入固然不菲,過分商品化下,可又會傷害了運動純真的精神呢?運動員在廣告商的市場策略要求下,一言一行都要悉心安排,昔日那股清純簡樸的氣質,不經不覺地消失掉,最後就變成了一具商品。這是人的物化,一般人卻沒有這種覺醒的意識。當事人拿了豐厚金錢回報,就更難作自我反思了。

  同是今年八月中的體育消息。中國體操隊主教練黃玉斌在率隊參加今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期間,有感於賽事中不斷有運動員在進行高難度比賽動作時失手受傷而發出怒吼。他指斥國際體操聯合會近年進行的所謂放革,大大增加了比賽動作的難度和複雜性,結果造成了運動員難以肩負的重擔,以至損傷不斷出現。

  把運動從健康的良性競爭,變成了名利,甚至是國力比拼的工具,運動員最終就只有成了犧牲品。這種不健康的趨勢實在值得深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