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堂」有址可尋


1987 期(2002 年 9 月 22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大學堂」在創校初期原名為Central School,有譯之為中央書院。在上海由傅蘭雅主編的《格致彙編》,譯為「香港大學堂」,顯然由於該學校面積之大,人數之眾,故稱之為「大學堂」。在《格致彙編》那篇「香港大學堂」的消息稿文。是由艾約瑟牧師(Rev. Joseph Edkins)撰寫。而艾約瑟撰寫的稿文是有他的原因。這因為當日的大學堂是外國人在中國辦學最大的學府,是英國政府官辦的學校,故經濟上有政府固定的資助,自然是一所有規模的學校。由於「中央書院」創辦人理雅各牧師與艾約瑟牧師,同是屬於倫敦傳道會派到中國的宣教師,消息自然有一個相同的來源,這所學校的發展,多有賴於教會牧師的支持,學校教育的成功是因為教會西教士參與的緣故。

  倫敦傳道會理雅各牧師創辦「中央書院」,是因為當年香港自從由英國管治以後,在一些鄉村和中環一帶地方,政府無意直接承擔教育的責任,是交由教會去辦理。時至一八五九年,整個香港的學校共有十九所。分別在赤柱、黃泥涌、維多利亞城(即中環地區)辦學,其中不少是中國傳統的私塾,亦有教會的學校,政府只是幫助一些津貼,所以早期接受津貼的學校,是非常參差不齊。理雅各牧師有見本港政府教育制度的不健全,所以他主張建立「中央書院」的提議:第一他認為要將香港島的學校集中起來;第二在校舍中應設有校長居住的宿舍;第三新任院長要成立教育委員會,協助校長工作。其後理雅各向教育諮詢委員會反映意見,希望政府多聘教育工作者任教;使學生獲得有效的教導,他更希望這所書館招收內地有良好教育基礎的學生,使中央書院發揮作用。

  理雅各牧師的建校計畫得到港督羅便臣的同意,於是由立法局通過,並政府以二萬零五百元,購置位於歌賦街第七十八號地段為校址,當年這塊地屬於「美浸信會」(American Baptist church Society)所有。其後購置完成,至一八六二年二月正式落成上課,是香港第一所官立中學,其後又改名為Queen掇 College(皇仁書院,見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