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價股事件獨立調查報告公布,沒有官員需要為事件負責,對此,引起社會各界輿論嘩然,更有報章社論批評董建華的問責制顯然是卸責,亦有社論認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須為錯誤道歉。
縱然在同一天一份報章引述政府知情人士指出,調查結果報告表明馬時亨沒有犯錯,如果他仍要道歉,便會為問責制豎立壞先例。報章又稱,律政司亦指出,若馬時亨貿然認錯,可能會負上法律責任。
但有關放風,為港府解畫似乎並未奏效,其實如果港府真的是有此取向,是否會引起更大的疑問?港府是否為了怕承擔責任而避重就輕,甚至刻意得出沒有官員要負責的調查結果?
今次細價股事件的胡塗是一目了然的,而馬時亨在七月底出席立法會會議時,曾主動承認在細價股風波中須負一定責任。但調查報告指他不需負責後,便立即改口風指自己沒有失職而拒絕道歉。
董特首不能只在調查公布的記者會上,對馬時亨說句經一事長一智,便以為可以矇混過關,別忘了這個是由他提出來而並非只向他負責的問責制,今天的港府官員再不能以政治中立作為藉口來把自己置身事外。
與此同時,懇請港府不要再以為可以把市民大眾玩弄於股掌之上,而低估市民大眾和輿論的壓力,更是愚不可及,馬時亨可以逃避不負責任嗎?他還不是要在調查公布翌日鞠躬道歉!可是他選擇性的只供電子傳媒採訪,又再次暴露了自己的不智,這樣的官員似乎不大適合當問責官員,既然要承擔責任,並願意公開道歉,何不拿出勇氣來做得乾淨俐落大方一點?
這個城市的下一代,還要看著我們的政府如何以身作則和有勇氣的承認錯誤並承擔責任的。
溫燕蘭(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