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譯經圖另有仿畫


1963 期(2002 年 4 月 7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本文刊登的「馬禮遜牧師譯經圖」,顯然有別於錢納利所繪畫的譯經圖,甚至和一些十九世紀外銷譯經圖都有不同。本文的譯經圖是於一九二四年《金陵神學誌特號》刊載,是一張非常難得一見的黑白繪圖。

  在這一張譯經圖中,用工整毛筆字,標明右邊那一位是馬禮遜;中間站著是梁滔;左邊伏案的那一位老者是梁亞發。若從整幅圖畫的輪廓分析,馬禮遜牧師是主角,青年梁滔專注梁發的書寫,而梁發伏案專心於抄寫,這幅畫和錢納利《譯經圖》佈局相似。在兩圖比對下,本文刊載的譯經圖,固然有別於錢納利的譯經圖,但可以肯定是從錢納利手繪的油畫演變而來。

  《金陵神學誌特號》刊載的譯經圖並不是一幅油畫,馬禮遜牧師所坐的似是一張竹製的靠背椅,而梁發伏案的書枱,似是一張四方枱,擺設並不四正,可見這是一張仿抄的筆畫。從三人名字的考釋,中立的青年梁滔,在一般教會歷史是少有記載,至於梁亞發這一位老者,在樣貌上比馬禮遜牧師蒼老得多,與梁發年齡並不相稱。

  譯經圖上方寫著「中華基督教」,「第一教士」和「第一信徒」,以馬禮遜牧師為「第一教士」是正確的,但以梁亞發為「第一信徒」是不對的。因為中國第一位基督徒是蔡高,而不是梁亞發。為何在圖畫中提述第一教士和第一信徒?這是有作者的原因。

  金陵神朵院出版《金陵神學院》,於民國十三年秋季(即第十卷第三號),全號定名為《中華基督教歷史》甲編,那一號是由王治心主編,因為王治心是一位教會歷史學家,他專注中國教會歷史的發展,而第一篇是《倫敦會歷史》,在倫敦會歷史中又分南中國方面、廈門方面、上海方面、北京方面四個主題。在南中國方面是由張祝齡牧師執筆,首頁則印有這張仿畫的譯經圖。無可置疑,中華基督教是以倫敦會首開先河,馬禮遜牧師是來華第一人;蔡高是馬禮遜牧師施洗第一人;梁亞發是第一位華人宣教師。所以仿畫譯經圖,標志《中華基督教歷史》的開創者,是有作者的用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