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處」工作坊


1963 期(2002 年 4 月 7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自處是一件很高深的功課。

  它不限於成年人,更適合在年幼時已被家庭訓練有這好習慣。

  喜歡思想的人最能自處,因為他們忙著處理剛才看到聽到的事應該如何跟進,甚至應連結在哪些已學過的課題,成為一個更豐富的資料!

  有這種自處鍛練的兒童不易受壓力所困擾,他們在管理壓力的作風上多了創作力,故此,他們常相信,再想多一會便有較好的答案。

  壓力是一個「狹窄了」的狀況,包括機會、資源等,所以一個能為自己創作廣闊空間的人不易被壓力打擊。

  自處並不是一個本來很愉快的經驗,獨子獨女多是被迫獨處。然而很多家庭破壞了這種好時機!

  我們常怕孩子有悶的投訴,所以使用了:電視、買一大堆玩具,尤其電動遊戲機......。

  甚至為他們生一個弟妹,使他們有伴!

  有生活伙伴不是壞事,可惜我們忽略了人是要靠面對自己來磨煉出一種興趣!

  自言自語不是壞事,最終達到聽到自己究竟想著甚麼!

  寫出來更好,所以寫日記是一種自我輔導,弄清楚自己的正確態度,可能是要靠看完再看自己的文字才會有所頓悟。

  唱歌是一種有感情的自處,從音韻中將自己壓抑的感覺抒發出來,是一種滿足感。

  看著大自然和聽鳥兒唱歌是一種喚起心靈安舒的優質生活,它使我們放下得失,最終肯定快樂不是靠錢換來的。

  祈禱是一種得力量的自處,坦白傾訴和寧靜致遠是使人性提昇為渴慕與神同在,這是解憂和重新振作的醫療過程,祈禱是使人改變陝隘的心腸,轉移到浩瀚的基督之愛。

  如果你的孩子在自處上有好的習慣,你不用擔心他有情緒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