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虛空


1961 期(2002 年 3 月 24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翻閱舊報章,看到兩則表面毫不相關的報道,但卻有一種共通的聯繫。

  其中一則標題很發人深省:「麻省理工女博士變毒梟」。講述一名早年被國家公派到美國留學,回國後在鄭州科研所從事藥劑合成工作的女博士。她發明了中藥戒毒,先後十次獲獎,算得上名成利就,卻還是不滿足,竟利用精神藥物製成毒效高、成本低的毒品,獲利超過五百萬人民幣,最後被河南警方逮捕。

  這樣的新聞令人很惋惜。要成為麻省理工博士,寒窗苦讀了多少年?國家栽培她又投放了多少資源?學問和道德良心竟掛不上?,幫助人戒毒的專家去製造毒品,這種荒謬令人懷疑女博士像浮士德,把靈魂賣給了魔鬼。

  另一則新聞報道英國流浪漢菲爾兩年前贏得二百萬英鎊巨獎,他買豪宅,買名貴跑車,結果因為貪戀杯中物,肝臟衰竭而死,享福不過兩年。報道附上華威大學經濟學家研究結果:天降橫財確會令人快樂,不過那只是短暫的,要持久快樂,至少要有一百萬英鎊才行。

  照理菲爾得到二百萬鎊,應該永遠快樂才是,但正如他的鄰居所說,以前他只是偶然喝一杯,做了百萬富翁,喝多少都可以,反而害死他。

  事實上,菲爾死時,除了剩下的豪宅,他身無分文。

  博士生一定以為金錢愈多愈快樂,所以才會為了得到更多金錢,把本應用來造福人群的知識用來遺禍人間,終於害人復害己。菲爾以為有了錢,盡情放縱,想做就做最快樂,結果,金錢成了催命符。

  這種悲劇天天上演,在世界舞台上歷久不衰,永遠前仆後繼,只因人性如此軟弱,我們總是忘記智者在千百年前所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結果,這些都也是虛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