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我得左啦,我爬得很高呀!」
「嘩,拉住爸爸的手翻筋斗,真好玩呀!」
現時四歲的小兒從小就喜歡在父親的身上爬來爬去。多次的握著父親的雙手,用一雙小腳往他的身體爬上去,直至騎在肩膊上,並耍出那副「耀武揚威」的樣子,才肯罷休。看見父親那種氣定神閒,默默歡笑的模樣,是父子倆情感交融的好時機,更是孩子最早的體育課。
很多父母認為小孩子必須和小朋友玩耍才能找到樂趣,其實並非這樣。父母能陪伴孩子玩耍,可能更是孩子最喜歡的事。
七歲的二兒子現時每日在我們面前玩「側手翻」、「倒豎蔥」,姿勢很美妙及敏捷。尤記得,他最初玩時,自覺稍微得了,他會不期然望著我們,冀望我們能拍手或付出微笑的眼神,以示鼓勵他再接再厲,結果在這種情感方式獎勵下,他日漸進步。我們雖然沒有與他一起玩這種運動,因為骨頭不爭氣,但是在旁的我們也好像正在和他一同玩耍,因為我們不停及仔細的觀察,儘量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探索自己身體的能力及極限),投入為他打氣等,已是參與其中。所以孩子在平常的日子中,雖沒有小伙伴相陪,但父母卻可以把孩子無限的潛力誘發出來。
孩子情緒好時,他會渾身是勁。情緒不好時,他會渾身乏力,樣樣都不是味兒。當兒子嚷著要與我一同洗碗、抹檯或掃地時,我會很開心地接納他,與他一同玩耍-洗碗,因為這些簡單的家務,在他眼裡已變成「與你同遊戲」。他的重點已不是遊戲,而是他希望與我在一起,亦表示他現時的情緒是很好的。那時,我切莫大喊大叫「不要搗蛋」,我還要擔當指揮行動,讓他愉快地投入。
在這經濟低迷,生活奔波勞碌的日子裡,求上帝讓我們作父母的,不要忽略小孩子仍需成年人的陪伴,兼且發現孩子的個性是父母的素質,也是父母和子女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