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神學院,每一個準傳道都嚷着要為主盡忠、為主燃燒。甚至每人都有一個建構藍圖,要令香港教會再創高峰,直奔標竿。
好事總是多磨,在每一次的同學聚會裏,都變成了申訴會,投訴教會太封閉、投訴教會太多事工、投訴牧者長執不關心新傳道,甚至我們的鴻圖大計,那張比建構香港還要偉大的教會藍圖,已經埋在不知的黑暗裏去。
新仔神學畢業後,於一間三百多人的教會事奉。這個數字十分尷尬。大型教會又攀不上,小型教會又多了點。教會長執渴望教會人數愈添愈多,因為我們的資源絕對容得下七百多人,而至事工的密度不比大教會少。另外,教會在關懷肢體功課上甚為用心,探訪肢體是我們的要務和負擔,小型教會的關心模式也溶於其內。尤是之故,新仔就經常要參予教會不斷的節目安排,另一方面又要勤出探訪,而至在短短數月間,我的體型來了一個調動。一百六十磅變成一百四十八磅;腰圍由三十五變成三十一;胸肌由三十九變成三十六;大碼衫變成中碼衫(女士們的福音),更患上肝病,要好好休息(但隨即又變了禍音)。
新仔承認有一顆「有事就要去做,無事做搵事來做」的嗜好,所以一出來便沒停沒了的去做。有時反覆細想,這種做法可能是錯的。因為教會本身的事工已經像下午六時的金鐘站列車般,滿瀉不堪。新仔還不知死活,在外設立多個小組,和一班未信的青年人聚腳打球。當時的心態只想耶穌的福音能夠傳達到他們。但人總是有極限,開立事工後,根本就榨不出時間去事奉一班額外的青年人。在教會呼籲有心人士,卻又吃盡閉門羹。事實教會本身的事工,已經霸佔了會友的大部分時間,哪還有閒暇去應付外人?
感恩的是,在這段橫衝直撞的日子裏,竟然和教會外的青少年人,打成一片,相處融洽。還記得和其中一班足球小組成員磋商,需否暫停運作時,他們卻極力反對,一定要維持現狀,保持聯絡。我看到他們原來喜歡圍聚,喜歡有愛。我也義不容辭,繼續經營,雖然疲乏,還要追趕,望他們得享福音的好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