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新事


1888 期(2000 年 10 月 29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名人專家,都是才俊精英,但照樣墮入騙局。在北京,騙子以一紙賀信,七天內騙得人民幣十六萬五千元,讓近五百名專家、學者和名人上當。

  騙子在信中告訴精英們,你已入選中國優秀人才金獎,只要寄來一百元特掛郵費便能獲獎,騙款就此源源入賬。

  那怕你是學者專家,平時英明神武,就這麼簡單,便上了大當,而騙子不過初中程度而已。

  這騙人手法,跟美加一度流行的騙術如出一轍。同樣是接到喜訊,同樣要先寄印花費用。騙得靠退休金度日的阿公阿婆,甘心樂意奉上過千加元「印花費」,換來一場空。

  智者早說過,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騙人技倆也是如此。香港政府印的警告海報很發人深省。一隻蛤蟆咯咯叫著,旁白說:「邊有咁大隻蛤蟆隨街跳?」

  可惜,言者諄諄,聽者卻藐藐,誰也不相信自己會落入圈套中。每次都叫人想起「國王的新衣」,令人不禁由衷佩服童話家的洞悉世情,把軟弱人性刻劃得何其淋漓盡致。

  說到軟弱,最令人惋惜的還是看到知識分子犯罪。受騙還可說是太單純,又或是一時貪念,總算不是主動害人。但犯罪卻不同,譬如早陣子幾宗新聞便說明:知識並不能讓人通達睿智,明辨是非。

  科大一名生物化學系畢業生因失業扑頭搶劫被判囚廿八個月;理大生因拖欠信用卡數共十三萬元,在朋友慫恿下鋌而走險,打劫校內女助理教授,雖然自首也需判兩年九個月;還有上市公司前主席做假賬,批發商偽造訂單信貸......這樣的騙案真叫人扼腕。

  這些人為了不同原因犯罪,目的只有一個:要急速發財,這「急速」使他們如不知躲避的飛鳥,撲進罪的網羅裡,結果反引來無盡愁苦和窮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