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新年剛過去了才半個月,接著又到己卯年的歲聿云暮,轉瞬間又迎那循著天干地支拼來的庚辰年的來臨。如今人們對過年那些節日氣氛,似是漸漸地淡忘,只有過年如過日之感,緬懷當年的熱鬧景況,真有天壤之別。
提到過年年曆怎樣算法,想當年也鬧過一陣風潮。辛亥革命成功,鼎革後,政府為了要融合於國際,推行以公元計曆,三申五令的要人們使用所謂「新曆」,民間老百姓硬是不依地我行我素奉行「舊曆」。甚至有人以春聯的格式,用大紅紙寫著,貼在門框兩邊,倒也工整貼切:
政府行新曆
民間過舊年
這像是一般人們表達的心聲,談到年曆,在咱們中國官民間就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官方稱「國曆、公曆、西曆、陽曆、新曆」,民間則有「皇曆、夏曆、農曆、舊曆」,這曾一度被官方貶做「廢曆」(我們教會中有稱為「主曆」的)。單在這方面,在民國初期夾纏不清了好多年,這不只在國內沸沸騰騰,連早沾了洋化的香港,也不例外,如今說來似是匪夷所思,想當年除了口舌之辯,也在筆墨間各抒己見的筆戰。
老實說,以農為本的中國,曆法裏的二十四個節令,朔望月華圓缺,潮汐之漲退,計算得何其巧合,對務農的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時候的配合,一年的作息,實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已被舉世認同的公元紀曆,也是好的。
同樣在不同的宗教中,像佛教、回教、猶太教......也有他們的曆法,都有他們的緣起,不管怎的,大家都在用來計算日子。
正因這緣故,我們中國人,慶祝新年,每年兩次,連公眾假期也沒有輕此重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檔案與教會歷史】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