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發生了很多的新聞,如果要隨口說出十大新聞,真的談何容易。可是,做報紙的,每年十二月左右,便要籌劃十大新聞回顧,為港聞、國際新聞、體育、娛樂......等蒐集資料。其實,如果不從回顧中有所學習,或收取經驗繼續努力求進步,單單只是回顧,便一點好處也沒有。
以報館來說,從蒐集資料,到採訪、報道、刊印,若出錯而不檢討每個運作程序,便休想有所進步和做得更好,沒有進步,又怎能競爭?
很多時,讀者如果看多過一份報紙,也會發現不同報紙的處理新聞手法有別,而且有時內容亦有差異,此情況最常見諸於突發新聞,再其次是寫作技巧,以及常常出現錯字,無論怎樣,最重要還是有沒有穩定的立場、風格,這些往往是凸顯一份報紙的靈魂神髓。倘若報紙忽視以上條件,又豈能穩佔讀者,增加銷路?
目前,甚麼都說市場經濟導向,一份報紙要求賺錢,就必須好好服務讀者,但服務讀者之餘,並非盲目符合潮流,相反,必須肩負起教育讀者的社會助能,灌輸一套以身作則,肯負責任,肯承擔的行為。換言之,報紙處理新聞有錯誤,就應該承認和道歉,而非不了了之。
檢討過去,經常反省,更能承載再有能力向前跨進一步,倘若檢討過去,不改進自己,只徒生嗟嘆,對人對己也沒有好處。
踏入公元二千年,有甚麼願望?願望人人有,每人都不同。這當然呢!同樣,有願望,有沒有感恩?要即時說出十項感恩的事情,可以嗎?
還記得聖經人物哈拿問上帝求子的故事嗎?她求子是否旨在洗脫自己不孕的屈辱?還是願望把兒子完全奉獻給上帝?
今天,我們祈求甚麼?為自己求,還是為上帝求?我們大祭司主耶穌的主禱文是怎樣求的呢?
溫燕蘭(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