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意難平


1847 期(2000 年 1 月 16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來港五年,學業成績優異,參加徵文比賽得冠軍,表面看來已屬新移民的表表者,誰料實質上並未投入香港生活,最終竟以自殺結束十八歲花樣的年華。

  從報章刊登文章看來,少女雖然口說「曾經酸澀,換來如今的甘甜,我覺得是值得的。」她真認為值得嗎?在文章裏,我看到小女孩懷念的是昔日寬敞的居位環境,難忘的是自己曾是重點中學學生的光輝歲月;是降級三年她認為恥辱,認為是撿拾人家棄置的家具是拾破爛,再加上同學間以年紀和語言為笑柄的嘲諷耶揄,她是意難平的。

  所以,傳媒大字標題「港人歧視迫死移民少女」是嘩眾取寵,是把問題簡單化,好像沒有歧視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實質上,應該從問題的開始去探討:為甚麼這家人要從老遠的福建移居到言語不通、人生路不熟的香港?答案當然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等他們來到才驚覺這裏並非想像的人間天堂,不論居住或學習,環境都大不如前,那份失望不言而喻,何況小女孩本來就不願意來香港的呢!

  所以,問題在小女孩一家在移居前根本未調整心態,就貿然來到一個陌生地方。

  他們不知道,香港不是有新移民才有臨屋區的。當小女孩發出「這是人住的地方嗎?」的牢騷時,許多老香港人還夢寐以求,期望入住臨屋而能早日「上樓」呢!至於讀書,銜接問題是必要面對的。這裏起碼是公平競爭,小女孩先後兩次奪得徵文比賽冠軍,除了個人努力,不正是這個地方充滿機會的具體表現嗎?

  若小女孩知道,要適應新環境,必須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若小女孩明白,萬事互相效力,那麼,不論處貧賤或富貴,她都不會意難平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