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大學的第一課


1886 期(2000 年 10 月 15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傳聞政府銳意推行家長大學,這是值得興奮的事,家庭真需要被肯定其重要性。教會可否在這時期提供一套教材給政府?基督教文化本身就是最豐富的家庭道理。

  讓我嘗試在此書寫家長大學的第一課-「家庭幸福的指標」,看看基督教的權威何在。

  「家庭幸福」不是抽象的名稱,您可以思想家人有否以下行為:

  1. 其實願意友善地傾談

  2. 同情任何成員的悲傷

  3. 提出一起做某些事(相對於僅限小組合)

  4. 輪流擔任領導的角色(相對於獨裁和濫權)

  5. 參與整體活動(相對於各自各精彩)

  6. 有勇氣質疑任何成員的不良行為(仍是保持極度親切的態度)
  不要以為上述六題是很易辦得到,我有點懷疑大部分家庭都不及格,雖然家中各人(尤其是成年人)在外界環境,例如辦公室,可以完全取得優異的成績。

  為甚麼在辦事處、學校做得到,然而在家內卻是不及格?這正是舉辦家長大學就要做得「徹底」的原因,不是一般社工舉辦講座的口號:多些溝通、耐心聆聽、父親多留在家、早點放工返家吃飯、母親不要常打牌、父母多要以身作則......。

  過去兩週我在電台主持「親子EQ」節目,與我合作的DJ(唱片騎師)也是基督徒,他與我分享一個很寶貴的經驗,流行的「多些溝通......」已不再能滿足來電詢問的聽眾了,他們要「到肉些」的答案。

  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大眾傳媒不斷標謗緣分、術數、攻心計、功利態度。

  基督教對家庭幸福的回應是先從「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來對付家庭問題潛伏着的罪性:偏心、舊怨、敵對、自私......。再以「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十二14),原來共同的信仰和帶有祝福的饒恕才可以解決家庭遺恨。

  同意這是絕對的真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