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期所說的三項症狀外,還有其他嗎?
當我有上述症狀,走去看腫瘤科醫生,他會做甚麼來確定我是不是患鼻咽癌?
概括地說,醫生會做兩類工作:詳細詢問病人的健康歷史;做各種的醫學檢查確定有沒有患癌,若有,又屬於甚麼樣的類型及分期。
在垂詢病人健康歷史的時候,醫生大多數是按一張早編印好的表來詢問及填寫,內容除了人一般性和健康資料外,也會問到家族性(如有沒有人患此病),和個人性(如有沒有吸煙)的問題。這張表除了為醫生提供有關你的一般性背景外,也為許多統計性研究提供數據,好能有效地提升醫治鼻咽癌的方法。
做完上述調查後,醫生就會安排你做兩種鼻咽腔的檢查。第一種是透過由口部伸入口腔內部的反射鏡,好檢查鼻咽部,觀察鼻咽內是否有腫瘤的存在。但因為鼻咽腔不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空間,它有一些死角,不為反射鏡觀察得到,故腫瘤若長在這些死角位,醫生就看不到,因此他要用另一種儀器去觀察。
第二種儀器叫做鼻咽纖維內窺鏡。首先護士會用一種噴劑的麻藥,給你的鼻部表面麻醉一下。倘若你的鼻道較窄,加上人又十分怕痛,可以要求護士用藥時多噴一下,減少痛苦。當然,第一次檢查你無從知道自己的鼻道是否比人窄,做過第一次,倘若證實是患了鼻咽癌,你之後會要做好多次,那時才提出吧。
噴過麻藥,醫生會要你坐上一張手術椅,它就是在那裏把一條連着鏡頭的軟膠喉由鼻孔插進你的鼻腔來檢查每一部位。這條膠喉帶着的鏡頭是接上一個電視機形式的鑑察器,醫生就是在這廣闊的螢光屏來看你鼻咽的情況。
倘若他遇上可疑的病變,則可在內窺鏡末端的「鉗」施行切片小手術。他取組織時你仍會感到一下刺痛,但很快就會過去了,不必太緊張。
醫生會將取下的組織送到病理科作化驗,病理科醫生會仔細檢查這塊組織,然後寫出一份詳細的病理報告給你的主診醫生。
做過這個檢查,我是否就可以立刻回家?
那要看你的止血功能是否正常來定。原來有時因為病人的止血功能弱,也可能因為醫生插入內窺鏡時太粗魯,嚴重傷害到鼻道,做完檢查仍久久不能止血,醫生可能要用種種辦法幫你止血,才可以放你回家。
有時病人在醫院時表面止了血,晚上睡覺時血仍會滲出來,翌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有血塊由鼻咽部咳出來。這種情況有時可以連續四五天之久,不必驚慌,它只是內部創傷未癒合的一個表現。假如你十分擔心,可以走回醫院告訴護士或醫生,若情況太嚴重,他可以給你一些內服的止血藥來幫你止血。
是不是除了上述檢查之外,我就不再需要做其他檢查?
當然不是,上述檢查只為明白原發灶的情況,跟着醫生要做一連串其他檢查,好找出它到底有沒有轉移。這個資料對分期及製訂醫療計畫有極重要的價值。它們包括: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