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代人斷症(三)


1873 期(2000 年 7 月 16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上文提到「快速退落」是現代人的通病,易衝動和分心,加上積累長期挫敗的憤怒,已是很多就讀小學的孩子常見的問題。

  試想一個優秀的同學是否經常表現得高度集中力和性情較溫和?不難發現這些心理因素遠比是否勤力、甚至廢寢忘餐來得實際。

  「看不到遠大畫面」

  現代父母的短視程度極大,看不重需要長期培養的嗜好:文學、集郵、情緒語言(說話的藝術)、音樂等。我們慣用速成的課程,希望快至四、五堂完成的學習,更不想花金錢在一些要器材的訓練。

  我建議父母多觀察子女的內涵!他們在說話時有多少文雅的用字能力?他們能寫出有些深度的日記嗎?他們對世界上的著名歷史人物有多少認識?他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中有甚麼凸顯的模式-側重威武?處事智慧?傑出成就?感動人心的犧牲?還是建立制度?

  每一個學習過程都提醒我們一個遠大的畫面,生命是可以藉着參考前人來延續一些有意義的歷史任務。

  「難建立組織能力」

  大部分學童都不懂執拾!這是我過去主持小學生領袖訓練的觀察。也許有菲傭的時代正象徵自理能力低的孩子。

  我很喜愛教「自理」的鍛練,這是包括教孩子:

  1. 寫備忘事項;

  2. 為檔案立目錄;

  3. 為每天定下三個目標;

  4. 每日寫下時間表計畫;

  5. 每日嘗試「暗中」幫助兩個朋友,例如提醒別人和代禱;

  這都是從小訓練的好組織管理能力,你會否參考試試用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