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與出埃及記~中國版(三)


1873 期(2000 年 7 月 16 日)
◎ 古道今詮 ◎ 梁元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曠野」抑或「迦南」?

  黃乃裳在十九世紀末年,有鑒於家鄉的民貧財困,仇敵情緒高漲,兼且宮廷中保守勢力抬頭,國家改革無望,因而浮桴南海,失意中州。當砂撈越的拉者邀請他召工開墾拉讓江流域地區,他便回閩招工,把福州、古田等地的教友及同鄉召集成群,分三批出發到婆羅洲北部的砂撈越去從事墾殖拓荒的工作。這是一項相當大規模而有計畫的移民運動。黃氏在此次移殖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個領導者,也是一個「異象」的追尋者,就好像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往迦南的摩西一般。然而,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之後,曾經歷過四十年曠野的流浪和顛沛生涯,才進入迦南美地。而其領袖摩西,卻至終徘徊門外,得見應許之地,卻未能踏足其間。黃氏帶領鄉里和教友出國,經歷遠洋風波之險,最終來到目的地拉讓江邊的「新珠山」,其登陸之地並以黃氏為名,曰「黃師來坡」。今日其地即砂撈越第三省之詩巫市(Sibu),已是高廈林立、商業繁榮、公稱砂省富庶之區。詩巫又稱「新福州」,即紀念黃氏率領前來墾殖的首批福州人。詩巫商會及美以美教會(衛理會)在其地甚具影響力,僑社領袖皆出其中,此亦可追溯到黃氏及初期墾殖者的特色和功勞。在一些該地信徒眼中,詩巫即有好的教會,又有好的經濟和環境,不盡是「迦南美地」。不過,在黃氏開發時期,這爿地方卻仍是一個「曠野」及「荒場」而已。

  黃乃裳初臨之時,拉讓江流域不過是一榛莽之地,人煙不多。黃氏《紱丞七十自敘》記述黃氏初到所見:

  「江流汪濊,......兩岸叢林蔚茂,土著不多,左右望不見有山,知其原野廣邈......。土著之獵耶人......其人雖狀猙獰,骨骼異於馬來民族,然略同於漢人,不知如何飄至者!再沿流而上,......兩岸皆山。溪灘險惡......。所經皆叢林,多為開闢以前未經砍伐之木,有大數圍者......。土人善用小舟,往來交通,無稍阻碍,而竟不知有肩挑事者。」

  如上所述,黃乃裳和福建鄉人來到拉讓江開墾之際,所見者乃一天然叢林、未經開闢之地。故此,他們到埗後的生活,甚為苦困,與流浪曠野的以色列人,可以比較。首先,他們同樣面對異族和不同文化的衝突和干擾。在拉讓江流域的「土著」,多為海達耶克人(Sea Dyak),雖並不兇殘狠暴,但言語、生活習慣都並不相同,初期與福州人接觸時,亦有許多隔閡和誤會。再者,自然氣候及地理上也有不少障碍和做成生活上的困難,往往會令到新移民感到挫折和沮喪。當以色列人遭遇到異族襲擊或受到沙漠旱災之苦時,便會責怪摩西,更會思念埃及。最初來砂撈越拉讓江邊開墾的福建移民,情形也差不了多少。當他們生活困難,遇到挫折及失望時也怨聲四起。劉子政說:「黃乃裳帶領三批南來墾荒者,在二年中病死三十七人。」這還未包括死於途中的病患者。再加上另外一位領袖力昌在回國招工時病故,連同向拉者借來的巨款亦損耗無歸,使黃氏初到詩巫時的壓力甚重,促成日後的離開歸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