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澳門回歸後的教會發展


1843 期(1999 年 12 月 19 日)
◎ 教會之聲 ◎ 洪雪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澳門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回歸中國,這是澳門歷史新的一頁,標誌著「殖民地統治」的終結。近年澳門社會有多項基建如機場、碼頭、填海工程和大型建築等,但予人的印象卻離不開旅遊、賭博、色情事業和黑幫仇殺。回歸後的澳門將有一個新的政府領導班子,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方針和政策。一般人的盼望是「明天會更好」!

  澳門總面積達二十三點六平方公里,政府統計人口約四十三萬,密度達每平方公里一萬六千一百人以上,可謂世界之冠。近十年來,基督教教會數目上升,從九○年四十八間增至九九年共六十間。然而教會發展與福音事工仍舉步為艱。筆者於三年前曾指導學生作過一項「澳門教會概況普查」,其中主日崇拜平均人數約二千七百四十人,佔人口百分之零點六四。可見教會實質人數增長的情況十分緩慢。

  踏入回歸與千禧之際,澳門教會更須奮進創新途,剛強為基督。以下三點是幾年來從澳門觀察研究所得,特意提出代禱:

  

(一)掌握城市宣教與教會發展的脈絡

  澳門乃基督福音來華初到之地,在歷史和文化上有獨特之處。近年更漸漸發展為一個旅遊主導的城市(旅客年達七百萬之眾),與珠江三角洲的廣州、珠海、深圳和香港連結成中國華南一個人口極密集的地區。區內發展迅速,商機蓬勃。澳門一些基督教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但教會事工卻未能同步邁進。澳門教會實應把握契機,突破傳統框框,多元化發展福音事工;探索城市宣教的課題,如福音與社關、城市佈道與植堂;對老中青少年的服務等,需要適切城市獨特文化和處境,讓福音融入社群,信徒彰顯主愛。雖然教會仍是社會中的一小群,但若目標清楚、策略有效,終能使教會增長,拯救人群,榮耀主名。

  

(二)二、致力青少年事工,培育事奉人才

  現時澳門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十五歲以下的青少年。學生數目逐年增加,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度達十萬零二千餘人,其中以小學、中學及成人教育為主,至於高等教育方面仍顯得不足,以致不少莘莘學子中學畢業後轉到海外升學,社會失去一批又一批的精英。教會應特別關顧青少年工作,在佈道和培育事工上不遺餘力,務使這一階段的澳門青少年接受主恩。若能集結資源,辦一所有質素的大學,更是「興學證基」的良策。

  

(三)堵塞教牧流失,改善質素參差的弊病

  現時澳門基督教界全職事奉同工有近一百五十人(基督教學校除外),其中多半是外籍宣教士或來自香港的。他們隸屬不同宗派差會,各自努力,但缺乏共識。據一九九四年一項「教會領袖調查」報告,教牧人員學歷和經驗參差,平均任職年期僅二、三年;教會領袖未能長委身,流失嚴重;獻身事主的信徒也少,這對信徒成長和教會增長大大構成不良的影響,也是教會和事奉同工須要深切反省的。

  若要有好的教會發展,理應要有好的牧者和領袖去領導工作,由此可知神學教育和信徒培育實是不可疏忽的一環。為此我們呼籲澳門眾教會應努力加強教導信徒奉獻的精神和實踐;教牧應以身作則,會眾也要尊重教牧,互相委身支持,建立更好更美的關係。

  在澳門回歸祖國的時候,深願上帝的恩典彰顯在這個易為人遺忘的城市;盼望世界各地教會的兄姊,多為澳門教會未來的發展獻上禱告,使澳門成為一個福音化的城市。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