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堂會牧養視野
轉化延伸家庭門訓
第 3166 期(2025 年 4 月 27 日)
◎ 教會觸覺
分享:
Whatsapp
電郵
臉書 
子女的屬靈成長往往是基督徒父母傷腦筋的地方,當社會環境轉變、教會的主日學規模不復從前,家長又當何去何從呢?談起教養、傳承,不少信徒或會存在同一迷思:屬靈生命成長的關鍵因素在於教會嗎?堂會應肩負孩子靈命成長的所有責任?其實並不然。基督教國際神學院特約講師楊啟厚博士早前發布論文研究,訪問12位「信二代」,結果顯示受訪者於幼兒至青少年的成長階段中,對其今天屬靈生命影響最大的正是父母,故屬靈成熟與否的關鍵是在於父母本身;反觀,堂會的角色應為支援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延續對孩子的屬靈栽培,而本地華人教會卻甚少開設相關培訓,或有系統地教育父母作好家庭牧養。
如此看來,若父母的屬靈成熟程度高,即等同子女的信仰生命必然穩健成長?也不一定。楊博士坦言,父母自身的靈命成熟並不足夠,他們更需具有轉化型的領導特質,方可為子女的信仰帶來正面影響。轉化型領導屬於內在動機關係導向的領導方式,備有理想影響、動機啟發、智力激盪、個別關懷之素質,相對以往所聚焦討論的家長管教模式,更能鼓勵孩子的獨立思維與表達能力,彼此尊重,適切新時代下的年輕人成長。
然而,能掌握轉化的領導方式,便可以直接影響子女趨向屬靈成熟?楊博士建議,家長需了解孩子所接收的訊息,是否與自身所傳遞的相配合。他提及,家長亦應認識自己的特質,學習更多的聆聽,識別溝通上的盲點,以不同角度處理家庭生活的各種矛盾。
家中共建門徒關係
讓屬靈生命得以承傳、讓孩子同作主門徒固然是基督教家庭的理想,於門徒訓練的過程中,家庭因素誠然是一關鍵性因素,若忽略此核心要素將大大削弱成效。《銳意家庭門訓》一書中提及,「簡單來說,家庭門訓是透過家庭生活作門徒,亦透過家庭生活訓練門徒」。其中所指透過家庭生活「作門徒」,包括原生家庭,以及自己建立的家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另外,透過家庭生活「訓練門徒」,指向的則有三方面,其一,透過家庭訓練子女作門徒,教導兒女愛上帝,同時讓自己先成為跟從主的門徒;其二,透過家庭成員的合作與配搭訓練上帝的門徒,讓父母二人同心,彼此勉勵,發揮各自的恩賜,互作肢體;其三,透過家庭生活場景訓練門徒,因家庭生活最能展現真誠的個人特質,也是訓練門徒的最佳場景之一。
家庭門訓旨在帶出上帝為家庭一切關係的中心,讓父母回歸聖經的教導,透過家庭生活中的日常訓練,建立家中每一位成員都能作大使命的門徒,讓聖靈的能力彰顯,同時成為轉化家庭生命的力量。「教會需要幫助父母如何在(家庭)關係中進步,並從過程中提升其屬靈領導力和影響力。」
更多詳情可參考YouTube Channel「21世紀的門徒訓練、家庭門訓」或瀏覽「21世紀門徒訓練」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view/21stcenturydisciplemaking。
基督教國際神學院特約講師楊啟厚博士夫婦;採訪:本報記者
本期「主日學的多元實踐」相關文章
〉「主日學的多元實踐」編者語
〉從主日學的混齡教學說起.彭培剛
〉拓展堂會牧養視野 轉化延伸家庭門訓
〉讓飛躍生命再現.梁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