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1 期(2025 年 10 月 19 日)
◎ 墓園先賢故事 ◎ 黃彩蓮
▲李靈光牧師。
上回分享幫助潮人生命堂任代攝理牧師的黃壽亭牧師,今回分享蒙主醫治的李靈光牧師(1913-1999)。
李靈光牧師,成長於非基督教家庭。1931年6月某個晚上,漫步行經深水埗南昌街一間教會,看見有唱詩,好奇入內,聽聞福音,開始經常聽道。1932年受洗後,蒙召入讀神學,1937年畢業後加入油麻地便以利會牧會。便以利會,由西教士李順牧師(Rev. Albert Kato Reiton, 1882-1980),在1914年創立於九龍上海街,以佈道為主,也多牧養水上人。
香港淪陷後,油麻地便以利會短暫停頓了,但很快恢復,該會之西教士被囚於赤柱集中營,李順牧師夫婦為其中的被囚者,直至1942年6月方獲釋回國,至戰後再來港。至於華人同工,由於教會經濟困難,他們為了生活,被迫離開教會崗位或逃難至內地。而李靈光則留在香港,沒有放下教會工作,但需要外出另找工作維生。1942年6月7日,他向日佔政府申報復會,1943年1月3日成立教會值理會。在此艱辛事奉下,於1944年大病一場,迫使他停下來,臥床六個月。感恩獲神醫治,自此繼續於便以利會忠心事奉。
至戰後,便以利會僅餘油麻地及長洲二堂,其後增設模範村、香港仔、荔枝角、竹園、筲箕灣及荃灣等支會。1946年,李靈光牧師先被差至長洲便以利會工作,1951年及1956年,又先後被調至油麻地堂及荔枝角堂事奉。荔枝角堂創立於1951年,李靈光任堂主任後,增設幼稚園。及後於1964年受按為牧師。
1999年3月1日,李靈光牧師安息主懷,安葬於九龍聯合道基督教墳墓。在難苦日子,事奉至病倒,實在難以避免。然而康復過後,珍惜在世,為主走更遠的路,是蒙恩者之重要選擇。下回分享一位淪陷時幫助教友維生的青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