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下的生命教育——忿怒


3013 期(2022 年 5 月 22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目睹在戰火中,親朋無辜地遭殺害、家園無情地遭摧毀,甚至自己也遭不同程度的傷害,倖存者豈能沒有忿怒。忿怒是對不公義、對遲遲未到的公義和對行惡者傲慢的一份不認同和抗議。忿怒讓人說出了受害者因不公義所受的傷害、點燃人內心的火,拒絕接受不公義是常規,並試圖改變不公義。我們要有勇氣忿怒,即拒絕為壓迫者找藉口、不接受以不幸解釋不公義、拒絕因不能改變不公義而接受現實。雖然肯定忿怒,但忿怒需要受控制,免陷於「火遮眼」和失去判斷力和理智。控制忿怒從不容易,不只因為個人衝動性格,更因為壓迫者一步一步加強施壓。但當忿怒合理化受害者對人暴力,容不下有對話、協商,甚至有寬恕的可能時,忿怒已不是德性的反抗了。德性要求中庸,即不多,也不少。過多的忿怒是暴戾、過少的忿怒是「鵪鶉」。

  肯定忿怒之餘,我們要有「斷」,即從忿怒釋放出來,以致忿怒不會成為暴力之源頭,反而是社會轉化力量之來源。神學的「斷」之可能,因為上主答應,「伸冤報應在我。」(申三十二35)第一,我們不但可以向上主忿怒,上主甚至願意承擔我們對其他人的忿怒。這是對上主極不公平,但上主情願我們對祂的忿怒多於我們對他人,甚至對自己的忿怒。第二,上主會報應,上主將本是我的事轉為祂的事。因上主已承接了我的忿怒,祂會處理這事。所以,我們可以不受忿怒,甚至報復纏繞。第三,上主的報應可以是簡單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邏輯,但上主是恩典的上主、赦免的上主、復和的上主。縱使我們可能嚮往報復,但上主的恩典勝於祂的忿怒。事實上,我們成為上主兒女是因上主恩典、赦免和復和。

  「(上主說:)伸冤報應在我」沒有要求我們不忿怒,也沒有向不公義者追究,但我們可以不受忿怒控制。忿怒可以轉移給上主,而這轉移為我們締結空間,讓忿怒是轉化力量之源頭,建立公義與和平,不是暴力之來源。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