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未來牧養反思
 信徒重拾事奉動力


3013 期(2022 年 5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牧職神學院已於5月2日透過Zoom舉辦「教會未來牧養反思」交流會,使命教會環球網絡創辦人黎昇輝牧師、基督教宣道會以勒堂堂會負責人郭玉璋傳道分別從經文及堂會經驗,分享教會在未來牧養上的心態和實踐。

  黎昇輝牧師闡釋《傳道書》,主講「我知誰掌管明天──仰望上主,突破困局」,他引述傳道書三章一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每一事務都有定時。」他指「定期」和「定時」的希伯來文分別以約定和命定的意思,故經文開宗明義指出,每件事都有約定,背後都有命定的時間,就像出生離世不是人所能決定,只有上帝掌權。

  幻變世代 積極事奉建立教會

  經文記載「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三11),他表示「各按其時」英文意思是「在祂的時間裏」,意即上帝在背後掌權,不論審判或憐憫也有祂的旨意。他舉例,耶穌時代的羅馬權傾天下,版圖遼闊橫跨整個歐洲,但也有上帝降罰的時間。至於上帝憐憫的以色列雖滅國兩次,但卻能復國並存留至今,成為中東舉足輕重的國家,全因上帝憐憫。

  由此可見,人雖不能參透發生的事,但要相信結果是美麗,知道誰掌權明天。「面對生死、拔出栽種及建造拆毀,我們悟出不要讓眼前快速改變的事困着,要用永恆眼光穿透他……起落跌蕩及不要過於短視。」誠如社會動蕩、普世疫情、移民潮都令人心被牽扯,但《傳道書》提醒人應相信上帝各按其時成為美好,要懂得敬畏主及抓緊永恆,為神而活。

  黎昇輝牧師又研讀《以弗所書》二章十一至十二節,提到外邦人與基督無關,所以被排拒在外。惟經文強調,現今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所以遠離上帝者不再是外人和客旅,而是同為上帝家裏的人。他形容這就是上帝的夢想──建造一個全新羣體,這羣體將人和世界呼召出來,合而為一成為一個大家庭。「原來上帝的夢想,從亙古到永恆只有一個,就是要建立上帝的家。」他表示,這個被呼召的全新羣體正是教會,背後有上帝的終極旨意,因此在世局幻變下,信徒一生的使命應攜手建立教會,重拾事奉的動力。

  使命導向 帶動信徒委身成長

  郭玉璋傳道分享「使命導向教會轉化實況」,她形容香港教會正面對不少困難,如社運和疫情的衝擊,為教會帶來撕裂和張力;移民潮下教會信徒流失,甚至因有牧者離開而關閉;教會進入衰退期,人數下跌等。

  她表示,教會必須重尋使命,否則將繼續處於困境中,因此自2019年起,教牧同工及執事開始學習以使命導向發展教會,訂下清晰方向。她解釋,使命就是擔當的任務,明確標示責任、方向和存在目的,而聖經界定教會使命的兩段經文就是大誡命和大使命。「所以教會真正使命及存在目的,就是要致力成為遵守大誡命,活出大使命的教會。」

  她指出教牧要讓信徒看見成長的路徑,鼓勵他們從會友邁向追求者、事奉者、宣教者,最後成為全人降服於上帝的敬拜者,逐步向委身圈中心推進。同時,要發掘他們的恩賜、特質、才幹和個人使命,讓他們各按才能參與在不同事工,當找到方向後便會有推動力。另外,使命導向有助將人帶進教會,她分享其服侍的教會已植根地區十年,但不少街坊仍未完全認識他們。所以,教會於去年舉辦社區關懷福音預工,街坊登記後可到教會領取禮物,弟兄姊妹則送上關心,當中有95%街坊是首次踏進教會。她強調,弟兄姊妹必須帶有使命地進行事工,之後亦要持續與街坊建立關係,「我們見到使命帶動弟妹願意佈道,將人帶去教會的心。」最後,當信徒發現可參與在上帝的家時,事奉的動力便完全改變,例如當牧者人手不足,不同年齡層的弟兄姊妹自願參與不同事工,可見使命導向亦增加了教會的動力。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