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移民者過渡時期
 籲融入當地教會羣體


2972 期(2021 年 8 月 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過去一年,本港社會、政治形勢急劇轉變,不少教牧及信徒選擇離港,移民他方開展新生活。不過,外國生活文化與香港截然不同,移民者不論身、心、靈均要作出調適,才可融入新處境。有見及此,九龍城浸信會已於七月四日舉辦「移民者的融入與過渡」講座,探討移民過程中的心態及適應方法。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牧、實習主任兼實用神學科講師林國彬牧師引述布瑞奇 (William Bridges)的過渡理論指,過渡中的改變僅為外在轉變,真正的過渡主要是發生在腦海或心中的內在轉變。他特別提到,過渡是自我更新的過程,所以移民不論被迫或是個人選擇,均是因面對外在轉變而經歷自我更新。

  根據William Bridges的理論,過渡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完結,包括失去從前擁有的東西和身分,甚至因移民後,原有職業及專業資格不獲承認而失去方向等。因此,如移民者要走出失落情緒,首先應「點算損失」,鉅細無遺地列出移民後失去的東西,再分析失去的東西對自己的影響。另外,移民者應回想曾經歷過的重大人生轉變,思考當時如何應對艱難時刻,藉此套用至現今處境。至於每位家庭成員,也應清楚說出希望保留及丟棄的東西,既可面對自己的內心,也可讓家人明白其感受。「William Bridges提到,如果人很快跳到新的階段,身體搬了(到移居地),但人的生命並無更新。」

  第二個階段為中間地帶,林牧師坦言這是最難度過的時期,就如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一樣。因此,這段時期需要更多獨處等候、探索自己真正的身分,以及多嘗試短暫的安排等。最後一個階段為新的起點,他直言無人可知曉這天的到來,但生活中卻會出現一些「微弱訊號」,移民者可細心留意及察看。

  融入移居地信仰羣體

  九龍城浸信會會務組副組長暨聖樂主任方兆雄牧師分享移民經歷,他強調信仰在移民過程中十分重要;並以申命記六章四至九節為例,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吩咐他們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及殷勤教導兒女,可見這是一個文化、宗教、信仰的傳承,因為下一代要有核心價值才可在移居地過活。因此他續言,信徒適應外地生活時,應思考如何向下一代傳承主耶穌的救恩,家庭正是一個開始點。

  方牧師又建議移民者如要在轉變中尋找立足點,可先融入一個華人教會羣體,因為相同的信仰及文化羣體有助適應新生活,另外也可透過當地華人信徒,了解移居地的社會特色和工作機會等。他表示,移民初期最好與香港教會的弟兄姊妹保持聯絡,作為屬靈及心靈的支援,隨時間過去,才能慢慢融入當地生活。他重申:「對於將要移民者,記得先從信仰入手,要承認和接受自己需要有過渡的時間,包括慢慢放低以前的事⋯⋯對支持心靈安穩絕對有幫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