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建堂唯洋人


2939 期(2020 年 12 月 20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伊斯蘭教在七世紀興起,傳播迅速;不多年後就由阿拉伯商旅帶到南亞、東南亞,以至唐朝中國。印度商旅在十二世紀將伊斯蘭信仰帶到馬來半島,並且能夠取信於統治階層,於是正式立足曼延。當葡萄牙在十六世紀初來到馬六甲時,伊斯蘭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宗教。馬六甲舊城的三座清真寺,都是全國現存最古的一批。

  由於南亞洲的商旅活動,印度教及華人宗教也同樣的早已傳至東南亞;也都至十三世紀才在馬來半島立足曼延。馬六甲舊城的青雲亭及印度廟,都是兩個信仰在全國的現存最古場所。當葡萄牙初來到馬六甲時,當地的三個民族已經各有宗教,三者涇渭分明而能互敬包容。葡萄牙帶來第四個信仰,天主教自然以洋人為本,也嘗試向當地人傳道。

  屬基督新教的荷蘭在一六四一年奪取馬六甲,標誌新教初次來到馬來半島。那時荷蘭嚴禁天主教,廢除教堂;只保留建在馬六甲河出口山崗上的大教堂,轉換作基督新教,並且改稱「聖保羅堂」。待至一七四一年,荷蘭為慶祝佔治馬六甲一百年才新建一座教堂而廢置聖保羅堂。可知荷蘭教會未有在馬六甲積極開展教務,遑論傳道。當年荷蘭銳意建設爪哇巴達維亞而輕忽馬六甲。

  這座百年紀念大教堂在一七五三年落成,由 Dutch Reformed Church (荷蘭更正教會) 主理,定名 Christ Church。教堂採用典型的荷蘭建築風格:厚實的外牆立於花崗岩基座上,支撐高達十二米的樓頂;禮堂深長二十七米,橫闊十三米,是二比一比例的長方型。英治時期只對教堂作了少量修整;堂內的形態,長座椅及禮台上的讀經座,都一直沿用至今。教堂及旁邊的政府行政中心起初是白色的,後來荷蘭經歷亡國而復國,當一八一九年再次管治馬六甲後,翌年將這些公共建築物轉為紅色。

  荷蘭教會的目標是服事在馬六甲營商生活的洋人,未有傳道宗旨。「恆河外方傳道會」選址這處,未有任何華人事工基礎。

  區伯平(撰述、繪圖、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