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耶穌事奉原則
 提醒教會跟從效法


2939 期(2020 年 12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鑽石山浸信會已於十二月五日,於網上直播六十週年會慶培靈會,建道神學院榮譽院長梁家麟牧師於講道時以「耶穌和祂的門徒──衪的榜樣」為題,指出香港教會在疫情中面對不少衝擊,教會應以耶穌為榜樣,學效祂的事奉方式和態度,思考如何應用於今天的處境。

  他以耶穌在加利利傳道(可一35-39)的事蹟為例,表示耶穌前一天在會堂趕鬼,又治好了一切患病和被鬼附的人,名聲傳遍整個地區。翌日一早祂到曠野祈禱,門徒急着尋找祂為等候的民眾治病,他認為門徒着急的原因,其一是他們認為耶穌應留守醫治每一個病人,而且等候治病者眾,門徒不知如何打發他們離開;其二是門徒被耶穌前一天的醫治大能所激動,盼望可再看見耶穌施展神蹟。

  惟耶穌卻沒有被眾人的熱誠打動,反說要到別處傳道,最後走遍整個加利利地區。他表示,耶穌傳道工作只有短短三年多,迦百農是耶穌事奉生涯的起點,但祂不想把事工集中在一個城鎮,否則祂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將福音傳開,更無法完成釘十字架的使命。「耶穌基督憐憫人的需要,但祂從來沒有忘記核心使命,無因為要滿足人的需要,便迷失了事奉路向。」

  堅持教會核心使命 學效耶穌事奉原則

  梁牧師根據上述經文,分析耶穌在事奉上的取捨及原則。第一是敬拜原則,耶穌關心每個有需要的人,又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卻無忽略個人、羣體性的宗教生活,如安息日到會堂講道、退到曠野靈修默想等。由此可見,祂雖主張門徒為鹽為光,卻不讓公共事務佔據其全部生活;祂雖接近人羣,卻從不讓羣眾主導其生活。「出有時,入有時,我們要維持敬拜和服侍的平衡。」

  有言,教會要承擔香港各種改革需要,包括社會、文化及政治範疇等,他承認以上需要十分真切,但坦言教會總有其限制,不可能承包所有人類關懷行動。他提到,過往教會開展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等事工,對社會貢獻良多,但強調教會最主要責任是領人歸主並得着轉化,若事工缺乏基督教元素,教會則與福利救濟團體無異。「如果沒有敬拜、禱告,再多的事工都是虛浮不實。」

  第二是感動原則,耶穌絕少主動醫病趕鬼,卻對每個求助者動了憐憫之心,經文描述的「醫治大會」在祂傳道生涯中十分罕見,顯然不是耶穌預先計畫。梁牧師表示,耶穌並非為醫治而醫治,而是為愛而醫治,信徒在生活中看見有需要的人,心中有感動並願意委身,便遵行了愛鄰舍的教導。他指,基督徒不可能承包世上所有問題,但看見眼前缺衣缺食者,即可伸出援手,正如耶穌也是零距離接觸人,動了慈心才伸手醫治一樣。

  第三是佈道原則,耶穌在傳道時行了不少神蹟,但傳揚上帝國度福音仍是祂的首要任務,因此即使迦百農等候醫治民眾眾多,祂仍拒絕回去,堅持將福音傳遍加利利地區,可見耶穌並無忘記「本業」。他提醒,傳揚福音也是基督徒的首要任務,不論如何擴闊傳福音的定義,如參與社會活動等,也不可忘記福音核心是讓人承認耶穌基督為生命的主。

  第四是外展原則,耶穌沒有因在某地受歡迎而停留,而是致力開拓救贖使命,主動前往有需要的地方。正如傳道人常面對深度與廣度服侍的掙扎,前者希望深入認識弟兄姊妹,持續同行,貼身牧養;後者又想擴大服侍空間,接觸未信者。他表示,內部牧養工作「沒完沒了」,如教會只強調深度服侍,很可能失去傳福音的動力。由於教會存在目的是完成耶穌基督的福音使命,因此教會必須確認目標,給予足夠資源和時間將未信者帶到上帝面前。

  最後是門訓原則,耶穌沒有獨攬傳福音使命,相反祂一開始便呼召門徒,透過他們將福音廣傳下去。雖然耶穌傳道只有三年多時間,但卻留下了薪火相傳的信徒羣體,結果他們與其他信徒掀起了全世界的福音事工,也成了耶穌留給人間最深遠的核心使命。

  梁牧師重申,以上五大原則是教會最重要的職事和功能,也是教會的核心使命,他明白疫情下教會不少事工被逼停頓,但深信仍可委身作基本的服侍。「因為資源有限,我們不可以承包所有工作,將全世界的需要放在肩頭上。因此只能作出取捨,教會必須完成不可不做的核心使命,耶穌在《馬可福音》一章表現的原則,正正是我們效法的榜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