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教看社會工作的一些基本價值觀


2782 期(2017 年 12 月 17 日)
◎ 文林 ◎ 吳水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社會工作除了有一套理論和方法外,也是一個很注重價值觀和專業守則的專業。

  社會工作的一些基本價值觀跟基督教的信念很相似,甚至可以說很多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從基督教的信念發展出來的。社會工作有幾個基本的價值觀,就是:所有有需要的人都有權得到服務;人人都是鄰舍,不分彼此;建構一個宜居的社區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除致力在微觀層面協助個人和家庭外,也從宏觀層面倡導一個理想社會。

  社會工作是香港推行社會福利服務最重要的專業,而教會是自五十年代以來就是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發展的主要力量,今天很多機構都是教會辦的,或是有教會背景的;教牧同工和社工在工作上也有很多互動。

  讓我們從基督教視角重訪社會工作的一些基本價值觀,使基督教社會服務能堅守我們的初心。

  「罪人」與「被罪者」

  社會工作其中一個基本價值觀是協助所有有需要的人。說到協助所有有需要的人,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不分男女、老幼、種族……,只要有需要就加以協助,這個立場容易理解,也不會面對太大的挑戰。

  但社會工作所說的「所有有需要者」還指不論這個人的對錯,換言之不論是受害者或犯錯的人,只要有需要就同樣會給予協助。例如在家庭暴力的個案中,被虐者固然有需要接受協助,施虐者也有需要接受協助。社會工作者不是審判者,不須判斷在某情境或事件中某人行為的對錯;只要那人有需要,社會工作者就提供協助。

  我們提供協助是接納有需要的人,不論是受害的「被罪者」或犯錯的「罪人」,但這並不表示同意或接納有關的行為。

  福音書記載(約八1-11)有人帶了一個淫婦來問耶穌是否要用石頭打死她,耶穌向他們說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結果眾人都離開了,其後耶穌對那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上主的醫治和恩典臨到那些遭遇困苦和受迫害的被罪者,但同時也臨到那些作惡犯錯的罪人。上主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這信念正正體現在社會工作的其中一個基本價值觀—協助所有有需要的人。

  社會工作提供服務時不會考慮一個人是否值得協助,只要是有需要的人士,就是社會工作者協助的對象。

  誰是我的鄰舍?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親疏有別是很普遍的現象,但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卻不容許有這種區別。對所有接受服務的人都要一視同仁,不應因為是親友、是同事、有某種關係或他的社會地位等而有不同的待遇。

  耶穌對鄰舍的論述(路十23-37)帶給我們一些啟發:當耶穌提到愛鄰舍時,有人問祂誰是我的鄰舍?耶穌就講了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有一個猶太人在路上被強盜打傷,他同族的宗教人士和社會上受尊敬的人經過都沒有給予任何援手,惟獨是有一位撒瑪利亞人經過,立刻給他妥善和全面的照顧。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這兩個族羣之間有很多恩怨,平素不相往來;耶穌講完這故事就問:「⋯⋯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耶穌帶出的訊息是:別用親屬、朋友、宗教、社會地位和族羣等來決定誰是你的鄰舍,全人類都是鄰舍,這個理解是社會工作視所有接受服務的人一視同仁的基礎,因為我們都是每一個有需要的人的鄰舍。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社會工作主要的職能是協助個人與家庭面對問題,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他們和適用的社會資源連結起來,提升他們的潛能。社會工作也肯定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的重要,因此也致力促進建立人際關係,提倡互助的義務工作精神,與及建構宜居的社區。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意思是協助服務使用者幫助自己,但這並不是讓服務使用者單獨一個人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協助服務使用者自助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會調動資源(例:安排社區飯堂供膳給弱老)和協調各有關持份者(例:聯絡弱老的子女商議在飯堂例休的日子安排不同家人輪值送餐),以增強服務使用者幫助自己的能力(例:弱老因有穩定供膳,可以繼續留在熟悉的社區安老)。所謂「自己」,不單是指個人,也包括他的自然系統(如家庭、親戚、朋友等),所以社會工作其中一個基本價值觀是重視人所處的社會環境。

  社會工作致力促進建立人際關係,營造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的社會環境,讓人在其中生活和發展。社會工作主要用的方法除了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之外,還有社區工作。傳統的社區工作方法是首先調查和分析社區的問題,然後組織社區的居民一起解決。但今天的社區發展方法多不再從社區問題開始,而是從社區資產開始。根據這優勢視角,首先會調查和分析社區有甚麼資產,然後組織社區中的居民一起改善社區,促進居民的互助精神以共建一個宜居的社區。

  人與人的互助精神是社會工作的一個核心價值觀,也是基督教信仰的一個核心教導。基督教信仰講人與人互助的最重要基礎是我們同是天父的兒女;保羅呼籲哥林多教會學習馬其頓教會捐助耶路撒冷教會的論述(林後八1-15),最能道出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原委和背後的精神。他說:「……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人間」與「天國」

  社會工作是個實用性很強的專業,主要的關注是微觀層面助人過程的介入,但這不是說社會工作不關心宏觀的社會問題。社會工作關注加強人際關係,致力推動預防和減少困境與痛苦,因此社會工作也關心社會政策的完善、社會保障的推行和參與天災及危機事件的救助。

  正如一位醫生日常的工作是治療病人,但醫生也會關注和參與公共衞生和醫療制度的工作。雖然社會工作日常做的是一些很具體關於個人、家庭或社區的問題,但社會工作也有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社會工作的理想社會有點兒弔詭:在其中基本民生所需得到保障,人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社會安定繁榮仁愛公義;所以在這個理想社會中,人民不再需要社會工作。這幅理想圖畫,直似人間天國。

  基督教信仰對「天國」的論述可溯源到舊約聖經,以色列人期盼着一個盛世,在其中「刀要打造成犛頭,槍要打造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爭。」(賽二4),社會充滿和平友愛,「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賽十一1-10)。在新約時代耶穌把未來的天國連結於今世的人間。天國始於人間;人間指向天國。福音書記載(路四16-21)耶穌剛開始工作時,祂引用了舊約經文宣告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遺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這是耶穌的使命宣言,也可以說是一幅天國藍圖。

  藉着耶穌,天國已在人間開始;同樣藉着耶穌,我們期盼天國在未來的完全。

  社會工作和基督教信仰對人間的理想社會的觀點很相似,這是基督教辦社會服務的共同基礎。

  吳水麗(香港基督教愛華會 事工發展委員會主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