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香港基督教出版業綜覽


2779 期(2017 年 11 月 26 日)
◎ 閱讀轉化生命 ◎ 梁冠霆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華文市場的調整:基督教刊物的新陳代謝

  

  東南亞的政治因素

  中共建國前後,香港逐漸取代上海成為基督教華文出版重鎮。短短二十年間,書籍和基督教雜誌出版如雨後春筍,六十年代末才有重大轉變:東南亞華僑所居留的國家,紛紛限制他國語文學習與使用,這意味中文刊物在東南亞銷場日益收窄。

  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三年,《燈塔》、《聖經報》及《青年良友》先後停刊。主要原因也是東南亞銷場收窄和經濟考慮。

  不少原來由差會或其他補貼下勉力維持的刊物,也於七十年代相繼停刊。道聲出版社、浸信會出版部、及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都有類似情況。

  

  傳統雜誌的停辦與革新

  《聖經報》的停刊,喚醒部分人士興革報刊。一九七三年,支持者以「聖經報社」名義續辦刊物,而內容上已略有調整。直至一九七七年,該報由當時新成立的天道書樓接辦,內容隨之轉向學術類研經。

  中華傳道會於一九七五年停辦《晨光報》,另編《分享月刊》。新刊物着重基督徒的生命及日常生活的交流分享,不欲與其他宗教刊物內容重複。

  聖道出版社(前中國佈道會出版部)的《生命雜誌》,面對七十年代的停刊潮仍能勉力維持,除了因為有北美市場支撐,讀者捐款也十分關鍵。

  

  基督教的新銳雜誌

  《突破》雜誌和《突破少年》可說是新銳雜誌的代表。一九七四年,《突破》雜誌正式面世,面向普羅大眾,是一份向本土發聲的雜誌,也立足於香港。雜誌選定的對象是具中學水平的讀者。創刊號初出,市場反應十分熱烈,共銷出萬餘份,其後每期發行兩萬份,聲勢浩大。《突破少年》,並於一九七九年創刊,深得各界肯定,資深兒童文藝工作者阿濃對這份雜誌亦讚譽有加。

  此外要關注的是大專的出版動向。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於一九六零年創辦的《橄欖》可說最具代表性,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度該刊銳意革新,希望能成為一份屬於大專界、神學生與教會領袖的先鋒雜誌。由於《橄欖》對信仰以至教會的叩問不無顛覆性,部分教牧視之為禁書,它終究只是一份小眾讀物,實際銷量最高時也只有千餘份。

  另外,一九七二年成立的香港學園傳道會,出版《挑戰》雙月刊、《基督徒靈命長進十階段》、《可傳遞的信息》等,對大專福音工作具相當影響力。

  當時亦有個別院校嘗試出版福音性刊物,值得一提的有中大團契的《大學站》。該報始於一九七七年,創立成員共十六人,維持五年。

  

  異軍突起的《抉擇》月刊

  《抉擇》月刊是由葛培理佈道團主理的雜誌,每期均有葛培理文章及佈道團消息,中文版於一九七三年面世,並發行至東南亞及美加華人之處,可說是當時異軍突起的華文基督教雜誌。該刊同時招來一些批評,認為它是葛培理的喉舌刊物,而且不夠本色化。

  

  二、自養、合作與本色化的道路:基督教出版界的檢討

  綜觀香港華文基督教雜誌的演進,大概可反映出一種破舊立新的趨勢,輿論多強調發揚本色教會精神。總括來說,就是:文字工作要走上自養的道路、合作的道路和本色的道路。

  

  自養的道路

  殷穎牧師最早提倡基督教出版機構要邁向企業化,這種說法甚具顛覆性和爭議性,因隱含「教會文字」並非優先的意味。有些文字工作者顯得憂心忡忡。曾任證道出版社編輯的陳錫麟指出,教會出版工作已陷入某種危機,部分出版機構已走上「迎合」讀者趣味的路。

  由於自養離不開營銷和發行,故此部分文字工作者關注營銷和推廣方面的現況。曾擔任《青年良友》及《分享月刊》主編的梁榮生指出,宣傳工作是基督教出版社最薄弱的一環。建道神學院的胡問憲亦指出,出版物與讀者距離太遠,介紹渠道十分稀少。

  

  合作的道路

  第二個議題,是如何走上合作的道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編輯陳舉獻議,建立統一的出版和銷售機構,避免出版物重複,增強文字佈道工作的效能。陳錫麟亦提議基督教出版社應從速編製聯合目錄,或構建新書推介的有效途徑。

  除此以外,浸信會出版部總幹事徐松石獻議,鼓勵每間教會設立圖書部。至於出版社與神學院的合作,大致上是指人才提供及聯合出版。

  

  本色化的道路

  第三個備受關注的領域自然是本色化問題,可概分為「基督教文字本色化」和「本色化神學建構」。

  基督教文字的本色化方面,主要針對教會出版界翻譯作品太多、華人創作稀少的問題,增加華人原創著作比例,向來都是業界的基本共識。

  在神學思想發展的層面上,雖然有不少教會領袖提出本色化的重要性,但本色神學的著作一向稀少,這與華人教會神學人才不足有關。

  無論從基督教文字本色化或本色化神學建構兩方面看,教會出版尚有很大的缺口尚待填補,兩者皆與神學教育的發展步伐息息相關。

  

  三、轉型、創新與協作:基督教出版界的演進

  

  華人接棒的趨勢

  自六十年代末,本色化的呼聲催促了由差會主導的教會出版工作,移交華人主理,中國主日學協會香港分會是最早由華人接手的機構之一。一九六七年,分會負責人費恩華教士(Miss Grace S. Jephson)交棒給薛孔奇先生。同年夏季,「中國主日學協會香港區會」正式成立,由中國信徒負起全責。

  一九六七年,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有鑑於蘇佩禮牧師(Rev. H. W. Spillett)退休,於是邀請黃永熙博士回港主持社務。

  一九七零年四月,浸信會出版部的李約翰(John Raborn)辭去總幹事一職,改任司庫及事務主任,總幹事由徐松石牧師擔任。

  殷穎牧師是道聲出版社首任華人社長,一九七一年上任。由於兼長港、台道聲出版社,殷穎每隔三個月便需往返港台。副社長兼總編輯由顏路裔擔任,負責襄助社長。

  從上述發展可見,除宣道書局外,其他較具影響力的宗派出版社,先後步入華人自理階段。如何建立富本土特色的出版事工,繼而邁向自養,對任何一位華人社長來說,都絕非簡單的任務。

  

  其他主要出版社的發展

  自七十年代中開始,聖公會出版社開始重修靈修材料,編寫少年勵志圖書,也重訂聖經課本。一九七八年,「聖公會宗教教育中心」成立,為港澳教區的宗教教育及出版事工開拓了新領域。

  此外,書室事工亦紛紛開拓:神召出版社開辦「恩慈書室」;中華傳道會東亞教區,開辦「分享書室」;亞洲歸主協會年籌辦「亞協書舍」;香港路德會文字部於又一村開辦「協同書局」。

  值得補充的是,除了出版機構陸續增設門市,不同教會也開設書室,如:新生命書室、青年書室、基培閱覽室等,此為七十年代香港教會發展的一個特色。

  

  聖經出版的演進

  沈寂一時的中文聖經新譯工作,在七十年代也顯得異常蓬勃,率先面世的新舊約聖經譯本為《呂振中譯本》(1970)。

  真正屬於那時期的聖經翻譯計畫主要有四:一為「中文聖經新譯會」的新譯本;二為國際新力出版社(Living Bible International)香港分社出版的意譯本;三為亞洲歸主協會屬下「中國聖經出版社」的意譯本。最後,是由聯合聖經公會推動的譯經計畫。

  隨着七十年代聖經新譯運動的興起,《每日讀經釋義》也作出革新。為消除文化及文字運用上的距離,香港讀經會決定將內容全面本色化,於一九七二年改由華人撰寫。

  

  天道書樓的誕生

  《新約全書新譯本》於一九七六年面世,同年十一月,容保羅創辦「天道書樓」,設總辦事處及門市。

  書樓早年已着力翻譯入門級的研經類及神學類書籍,例如:《加拉太書研經十法》、《新約文件可靠嗎?》、《基督教教義概要》等;八十年代初,更取得美國Zondervan出版社「研經導讀叢書」的中文翻譯權。在華人原創方面,天道書樓又與新成立的中國神學研究院推出「教會聖工叢書」及「神學與實踐論叢」。

  

  神學教育與文字事工的深化

  至七十年代,神學教育與文字事工開始有更緊密的協作。據滕近輝牧師的觀察,到了六十年代,美國福音派運動萌發,開始注重神學研究與論著,福音派神學開始紮根,至七十年代開花結果,亞洲的神學教育也受到影響。

  自七十年代開始,福音派一改過去排斥神學教育的態度,反而積極參與。一九七二年,四十多位來自亞洲地區的華人福音派神學工作者,參與在香港舉行的「中文神學教育研討會」。是次研討會之後,在六十年代末醞釀成立的中國神學研究院,也在香港提上議程。一九七五年,中國神學研究院正式成立,下設「福音傳播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為神學院與教會和機構之間的橋梁。

  在聯合出版計畫方面,中國神學研究院早年主要搭檔天道書樓出版,於一九七七年又策畫出版一本集合串珠、經文註釋、逐卷簡介和查經指引於一身的聖經。一九八五年,院方與證主聯合出版的《聖經——串珠.注釋本》正式面世,是神學院與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重要結晶,單是預售已超過一萬本。

  信義宗神學院於一九七七年的組成,也是華人神學教育方面的另一重大發展。改組前夕,《神學與生活》正式創刊,該刊是本港最早的神學雜誌之一,是本地神學院出版學術期刊的先行者。

  七十年代華人神學教育的發展令人興奮。可是,中文原創神學書籍仍十分缺乏,如何能使出版界有興趣和能力出版中文神學書刊,仍是一個問題。但無論如何,神學教育專業化的趨向,或多或少推動了文字工作要邁向專業化的需求。

  

  合作的起點:基督教出版人聯合服務社

  基督教出版界一直未有建制性的聯合組織,一九六六年成立的「香港基督教文字事工促進會」,嚴格來說僅屬聯誼性或交換意見的平台。

  及至一九七六年,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有感倉庫問題是未來發展的隱憂,於是與道聲出版社商量對策。因解決倉庫問題涉及龐大資金,遂決定聯同向普世基督教傳播協會申請協助,而回覆是,希望他們再將組織擴大,邀請更多同業參加這項聯合事業。隨後,浸信會出版部、宣道書局、證主、亞洲歸主協會、天道書樓及基督教文工團(晨星書局)獲邀加入,組織成「基督教出版人聯合服務社」(United Christian Publishers Service Limited,簡稱U.C.P.S.),於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向政府註冊成為合法團體,並組成籌備委員會。

  基督教出版人聯合服務社的成立,是業界走上合作道路的開始,先由購買聯合貨倉開始,繼而在物流工作等各方面尋求合作空間。基督教出版界慢慢建立起某種業界的身分意識,繼而轉化成聯合行動。這些發展,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基督教出版業,開展出一個邁向合作化的局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