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時間銀行」


2779 期(2017 年 11 月 26 日)
◎ 牧心世情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篇寫〈時間銀行〉,意猶未盡,再續一篇。「時間銀行」是指「時間」提供者,把參與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到自己需要時可以從中支取。「時間銀行」的倡導者美國人埃德加.卡恩希望這種模式能為社會帶來變革,並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北美、歐洲和亞洲二十三個國家的三百多個社區的企業都採用了這個系統。中國的北京、南寧、南京、重慶等城市也開始出現這種「養老」模式。(參《維基百科》和《MBA智庫百科》)

  「時間銀行」並不是一個慈善組織,它的運作只是雙向地在供與求之間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時間銀行」的宗旨是預先存入的時間(服務)來換取將來有需要的幫助。「時間銀行」只是自願參加者透過它來交換服務的交易平台,但卻是能夠解決困難和溫暖人間,有助紓緩現代社會互不往來的缺欠。據報道,「時間銀行」的運作方式十分簡單,主辦當局只要聘請少量職員,負責日常管理和協調,就像中介公司。

  如果由政府主辦「時間銀行」可能最有效。但政府制定政策速度緩慢,相信不容易快速成事。但社福機構和教會組織,如研究後覺得可行,不妨策畫先導推行,並且也可以讓政府參考。如果教會組織倡辦「時間銀行」,更可以將關愛與傳福音結合起來,同時得到鹽和光的作用。到時教會中的退休人士,既可以名正言順登門助人,也可為自己積蓄時間,也減少老來之日照顧的壓力。

  相信有人會疑問,「時間銀行」若是效果如此理想,執行如此容易,為甚麼不見各國的政府和社福組織大力推動?這的確值得深入了解。但如果這模式不行,怎能至今近四十年,仍然不斷發展?連北美、歐洲和亞洲二十三個國家的三百多個社區都採用了這個系統。這不是證明它有價值和生命力嗎!

  也許因為過去老人仍然未成為社會問題,但今日老人問題已令各方擔心。「時間銀行」的構思,實在值得政府、社會、教會考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