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顧貧窮長者的醫療需要:一個初步的構思


2699 期(2016 年 5 月 15 日)
◎ 文林 ◎ 關銳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引言

  香港特區政府在二零一五年一月發表的《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書中推算未來人口老化現象嚴峻。年齡在65歲或以上長者,由二零零一年的12%,二零一四年的16%,會增至二零四一年的32%,其時全港每三個人中便有一個是長者。預期男性壽命亦會從二零零一年的78.4歲增至二零四一年的84.4歲,女性壽命則由84.6歲增至90.8歲,從貧窮線角度看,由二零一三年起,本港有1,312,000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扣除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措施,仍有1,018,000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其中三分之一是老年人口(約33萬)。

  近日社會討論都集中在「退休保障」的全民與否的爭議上,卻忽略了長者在醫療服務上的迫切需要。去年底筆者太太因晚上急病而電召救護車送醫院急症室,看到在輪候病患中超過八成是長者,很多都是由老人院舍送來,在緊急情勢下太太亦要苦候六小時才有機會上病房。看到醫護人手不足,床位不夠,病房空間擠迫,而政府每年都有大額盈餘,不同基建工程都要追加超支撥款,卻驚聞今年要削減醫管局約一億多預算經費!故此希望與大家教會人士反思一下我們在貧窮長者的醫療需要上可以做些甚麼?

  健康資本模型

  作為政府應該對市民的良好健康的需求有基本的數據及陳述,才足以實際應用在醫療衞生領域上的人力資本策畫。

  最基本有三個主要數據:

  1.健康資本數據

  1.1 自評健康狀況

  1.2日常工具性活動完成狀況

  1.3日常必需性活動完成狀況

  1.4憂鬱症狀出現頻率

  1.5衞生健康習慣

  1.6運動頻率

  1.7過去三年是否作過身體檢查

  1.8目前是否已參加保健

  2.社會人口數據

  2.1性別

  2.2年齡

  2.3婚姻狀態

  2.4居住地域

  2.5居住安排

  2.6夫妻去年收入

  3.醫療服務使用率

  3.1住院率

  3.2急診使用率

  3.3西醫門診使用率(一年內)

  3.4西醫門診使用率(一個月內)

  3.5中醫門診使用率(一年內)

  3.6居家護理服務使用率

  3.7護理安老院居住率

  健康社區推動方案

  香港是一個大都會,在地方行政上分為十八區,故此不同宗派教會亦分佈在各區中,我們可以嘗試去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可以透過非政府社福機構或教會),使有關貧窮長者的生活照顧及長期照顧服務等工作可以就近社區化。在落實社區健康方面亦要共同去推動健康生活社區化,增進長者運動健身觀念,激發長者對健康的關心與認知,自發性參與或結合衞生醫療與業界團體,藉由社區互助方式,共同營造健康社區。

  我們更可以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聯繫各地區上的社區組織去推行下述事工:

  1.辦理各類社區資源調查工作,以認識自己社區。

  2.召開社區會議,透過討論發展議題,進行社區自我診斷,建立內部基礎共識。

  3.依據社區資源及特色,規畫健康/醫療發展願景及藍圖。

  4.設定發展步驟及優先辦理之工作項目,研提相關計畫申請政府補助,逐年逐步推動。

  5.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各項計畫之規畫討論及實施執行,培養社區意識及共榮感。

  6.累積計畫成效及執行經驗,培養社區人才,創造本地化就業/志願工作機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