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弔詭


2698 期(2016 年 5 月 8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這幾次的討論,從神學的角度,正是一直困擾着教會,最核心的「基督論」問題。

  一方面,耶穌基督被視為先於並超越一切的被造;另一方面,他卻同時被確定為人間女子所生。這個無法消解的矛盾,表達於「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這句信經之內。這句信經的核心思想,在於表達永恆與時間,正相遇於成為肉身的道之內。

  早期教會別無選擇地必須以所在的希臘羅馬文化,去理解及傳遞他們的信仰。因此教父如革利免與依納爵,以「神人二性」的概念去解釋基督的雙重身分。但這兩個身分所產生的矛盾,卻成了教會幾個世紀的爭論。這或可從文化角度去理解:亞歷山大與安提阿是初期教會的兩個重鎮,前者可追溯至多個世紀前的埃及文化根柢,後者則擁有同樣長遠的閃系文化歷史。因此,前者對基督神性的傾側,與後者對基督人性的着重,也就完全可以理解。

  公元四世紀,亞歷山大主教阿他那修與阿流的矛盾,就完全反映了早期教會對基督身分掌握的困難。最後由當時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主持大局,召開了大公教會會議,訂立了著名的尼西亞信經,才勉強將這爭議壓了下去。我說勉強壓下去,是因為尼西亞信經雖然在教義上成為歷代教會的信仰準則,但有關基督神人二性的爭論,卻從來沒有停止過。事實上就是在近半個世紀,海外華人教會仍不乏類似的爭論。

  畢竟上帝作為「完全的他者」(巴特),而成為肉身的基督又被視為與上帝「同質」,這根本就超越了一切邏輯的分類。從信仰的角度,道成肉身本身就是一個難以用理性切割清楚的「奧祕」。因此阿他那修提出,基督信仰的權威,不在乎哲學、理性上的思考,而單單在於信靠聖經的教導;若非如此,就難免會出現信仰上的偏差。

  「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就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二5)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