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班跟讀


2697 期(2016 年 5 月 1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四月號《讀者文摘》有篇文章值得每位老師讀一讀,最好還能付諸實行。文章題為<人師開眼界>,作者是高中的學習輔導師,那是新設職位,校長請他花兩天扮演十及十二年級學生,依足規矩上課,跟學生一樣抄筆記、測驗和考試。這一試,他悟出好些道理──為師早該這樣做。

  當了兩天學生,作者體會到原來一整天坐着上課挺累人。如果回到過去,他會在課堂上讓學生有伸展機會,會安排動手與走動的活動。許多老師都怕一動就亂,卻沒想到疲勞也阻礙吸收所學。

  另一重要發現:高中生有九成時間被動聽課。美國高中尚且如此,而香港則不論中小學幾乎都是單向學習。若從頭再來,作者會將每節課改為簡短閃電戰術般的課程,再進行吸引人的學習評量活動。而且,每節課都讓學生對前一堂提出問題,再由大家決定從那個問題開始講解。他還要讓學生協助計時,一到限定時間即停止發言。

  為人師者,通常自覺說話清晰動聽,總是忍不住多講幾句,殊不知,任你舌燦蓮花,學生都寧願你早點收聲。老師少講,除了「慳番啖氣」,更重要是把課堂重心放回學生身上,精簡課程,讓學生從做的過程發現問題再解決,他們才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  

  另外,作者又發現在課堂上,老師總是不停告誡學生要安靜和專心,有時還加上挖苦和嘲諷,作者認為這是為師大忌。只有老師能以父母心腸去看待學生,才能找出耐心和愛心,才不會對學生出言譏諷。

  作者這種隨班跟讀的實驗,值得每位老師每年都試一次,這樣,才能站在學生角度去改善教學,才能讓教學更切合學生需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