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下一代


2697 期(2016 年 5 月 1 日)
◎ 牧心世情 ◎ 戴浩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作為牧師,我相信裝備弟兄姊妹的重要,而只有弟兄姊妹在事奉中,他們才能揣摩和學習事奉的各方面。教會弟兄姊妹的成長除了接受信仰的培訓,最重要還是在實踐的一環,不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他們屬靈生命永不能成長。而很多時當他們學會了要傳福音,又甚至學了傳福音的技巧,但不傳福音或沒有使用所學的,那便前功盡棄了。

  想起塑造信徒,也想到我們的下一代,因為最近有兩件新聞事件,使我感到困惑的:第一,是小學生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問題,反對得最強烈的是家長們,理由很簡單,他們的子女在學校常被操練回答有關這評估的試題。這異化了的系統評估成為學生功課和學習壓力的來源,作為父母當然應該反對。但我要問的問題是子女的成長是否也需要有些壓力?多少的壓力才算合適?看來這些問題使家長也分為兩派。虎媽、虎爸式的家長希望自己子女贏在起跑線,希望他們早早就得到比同輩的小孩高一線的水準。另外一些家長則希望子女沒有壓力,愉快學習。第二件事是四月中旬的某個早上返工返學時大雨滂沱,當時我也濕透了,在辦公室把鞋襪都脫了。當天有家長責怪天文台,為何不宣告紅雨,好讓教育局安排停課。我們都是愛子女,不希望子女有任何可能受傷害的事發生,但衣服鞋襪弄濕了,就要停課,似乎有些過分。當然,以上的兩個事例都是具爭議的,但我的問題在於我們作父母的需要想想,我們如何塑造我們的下一代。我曾見過孩子將近十歲了,看見自己的鞋帶鬆綁了,只會把腳一提給家庭傭工綁上。最近不少青少年自殺,他們當然面對很多壓力和憂慮,自己解決不來而輕生。但做成他們找尋這一條路的其中一個可能,就是缺乏面對壓力、憂慮和逆境的能力。我們事事為子女着想,使他們完全無需面對壓力、憂慮和逆境,這是否真的愛他們?壓力、憂慮和逆境是人生的一部分,必然會臨到我們,我們的子女需要我們從旁幫助他們面對這些,而不是我們不讓他們遇上這些問題,因為我們沒有這能力阻止壓力、憂慮和逆境臨到他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