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德會起源


2654 期(2015 年 7 月 5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 李日誠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百年前即一九一三年,美國福音道路德會(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為了實踐基督的大使命,差派宣教士往中國大陸宣教。他們在湖北、河北、宜昌、四川一帶開展福音工作,建立教會、開辦醫院、學校等事工。一九四九年因中國政權轉換,對外國宣教士之政策亦有所改變,故宣教士逐漸撤離,有部分宣教士轉赴至香港、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等地,而部分宣教士多選擇回美國。

  在一九四九年九月至十二月期間,有四位宣教士由大陸分別抵港,包括何傳捷牧師(Rev. Wilbert Holt)、西門英才(Gertrude A. Simon)、包美達(Martha Boss)、白樂雲(Lorraine Behling),等中有三位為女教士(deaconess),在等候轉乘飛機回國期間,目睹眾多難民,並發現很多難民所講的言語與他們在中國所講的一樣。因此,他們決定留下來,並要求美國差會同意,准許他們留在香港工作,延續他們對中國人傳福音的使命。這就是路德會初期在香港展開的工作,教會名稱為香港福音道路德會。隨着教會事工的擴展及教會的行政體制逐漸成熟,在一九七四年春季總議會中通過、並得到美國路德會的支持,正式成立香港路德會(Lutheran Church—Hong Kong Synod)。自此與美國差會成為伙伴教會(Partner Church)。

  香港路德會在一九四九年主要發展的事工:

  難民時期工作

  四位宣教士留港初期,積極探訪難民,定期派發福音單張,作個人佈道。又向難民派發奶粉及毛氈等物品。在一九五零年三月,在摩星嶺難民聚居處以油紙蓋搭成臨時棚屋作福音閱覽室,閱覽室內除擺放宗教刊物供難民閱讀外,亦為宣教士定期固定前往傳福音的地方,又為有意學道者舉行以路德小問答為教材的查經班,當時參加人數有三十多人。

  香港政府在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六日將大批難民遷到調景嶺居住,難民救濟中心亦遷往該處。與此同時宣教士亦進駐工作,包括傳道,建立堂會、興建教堂、設立聖經學院及學校等。

   西門英才教士及包美達教士創立路德會手工部,提供機會予居民做手工藝品,並將產部售與旅客或寄運美國,藉此幫助難民賺取生活費,並將福音傳給他們。

   教堂的建立

  路德會在一九五零年三月二十六日借用香江書院舉行首次的主日崇拜,在同年十月五日租賃九龍大埔道233號為救主堂堂址,為本會成立第一間的禮拜堂。後宣教士在調景嶺以棕櫚葉和竹蓆建成的葵棚中聚會,該堂亦稱為救主堂。在一九五一年教堂改建成木房子,又至一九五四年獲政府撥地以木材興建可容納百多人聚會的教堂,並易名為聖約翰堂。

  在一九五二年一月宣教工作也在澳門展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建立了位於市區的聖保羅堂及在氹仔的聖彼得堂。在澳門奠下美好的福音工作的基礎。

  神學教育

  宣教士們為了訓練本地的傳道同工,一九五零年八月十八日在調景嶺成立路德會協同聖經學院,由西門英才教士擔任院長。在一九五四年開設同工進修班予傳道人以接受神學造就,而聖經學院在同年結束。在宣教師的努力下,同工進修班水平日漸提高,在一九五六年同工進修班升格為神學院,名為路德會協同神學院,並選任何傳捷牧師為首任院長。經美國路德會評審,在一九五九年九月一日獲美國路德會認可其地位。一九六三年位於九龍又一村建築新院舍落成,神學院遷進現址,並招收全時間學生,並頒發神學士學位。

  學校教育

  在一九五一年九月,路德會協同小學在調景嶺成立,最初為識字班性質,有學生四十人,一九五四年經政府撥地興建校舍,一九五五年七月改辦為全科小學,並易名為聖約翰小學。

  在一九五三年,在澳門先後開辦免費小學及提摩太小學。(本會同工將在另文撰寫有關教育的發展。)

  結語

   早期留在香港的宣教士,為了完成上帝的託付,因着上帝的愛,甘願放下其舒適、物質充裕的原居住地,寧願遠離家鄉,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過着簡單的生活,為的是要我們得着福音的好處。

  宣教士們工作滿有果效,這並不單因他們所宣講的聖道,而是他們在生命中所表現的愛心。在調景嶺生活均是難民,有更不幸者身患重病。早期在調景嶺的教友見證,經常有人在晚上跑到包教士或西門教士的住所尋求物質上的幫助,教士們一定不會讓這些人空手而回。特別對病患者缺乏食物,教士會將麵包鬆軟的部分給他們吃,麵包皮則留下自己食用。

  生活在物質豐富的香港教會,有多少時候我們會思想到及實踐基督的大使命,將福音帶到仍未聽聞福的地區和羣體?又有多少時候因弟兄的需要而提供不求回饋的援助呢?讓初期建立教會的宣教士,立下美好的腳踪,成為我們的榜樣。

  李日誠(香港路德會第一副會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