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說起—木屋區福音團契


2654 期(2015 年 7 月 5 日)
◎ 一起走過從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自五十年代,就有大量內地移民湧入,人口激增,房屋和居住問題非常嚴峻,許多居民只好在山坡上或空地上用鐵皮、木板搭建木屋居住,雖然無電無水,又要飽受天災威脅,但居於木屋的居民在八十年代就有逾八十萬。木屋區抵禦天災能力極差,一旦遇上火災或水災,就傷亡慘重,許多人無家可歸。

  在秀茂坪的斜坡上搭建了不少木屋,亦曾多次發生山泥傾瀉,死傷無數。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九日香港連場暴雨,多處山泥傾瀉,引致二十九人死亡,五十多人受傷,近一萬人痛失家園,其中秀茂坪有三處寮屋區同時發生塌泥事件,木屋區問題也備受教會人士關注。一羣來自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的大專畢業生成立了「基督徒關懷木屋區小組」,透過落區探訪、調查和研討,認定木屋區居民身、心、靈的需要,期間亦引起當區的伯特利教會秀茂坪堂、中神基福部和工業福音團契的關注,並聯手在秀茂坪大聖村推行一項為期一年的「大聖村全人關懷計畫」。原來居於木屋的居民大都純良,喜在自己家門流連,鄰居關係較親密,也容易與人熟稔、交朋友,這項全人關懷計畫推行起來就感到順暢,在探訪、關懷、陪伴下,確能與居民建立鄰舍關係。在思索到持續的跟進和其他木屋區的需要時,大家都有感要加強力度,並於一九八三年六月成立香港木屋區福音團契(下稱木福),全面承接秀茂坪大聖村和安樂村的宣教工作,在村內的一間木屋內有定期聚會,之後一間屬於木屋區居民的「基樂堂」亦於一九八八年誕生。隨後木福亦繼續開展其他區域的木屋區關顧工作,至一九九七年政府全面清拆所有寮屋區,木福亦於二零零一年改名為「城市睦福團契」服侍居於城市中臨時居所的貧窮社羣。

  一羣基督信徒面對香港木屋遍野,居民終日生活在危機裏,每當暴雨來臨,引致山泥傾瀉,連連意外下,有學生信徒、福音機構、教會肯回應需要,迎接挑戰,攜手合作,成立了木福,關顧社羣的需要,在社會上作見證,福音運動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六十年代的學生福音運動,信徒們作出了信仰的反省和實踐; 七十年代探索傳福音與社會關懷的結合,孕育出許多福音機構社羣,並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使命; 至八十年代對城市宣教的回應,面對社區不同處境、危機和挑戰,信仰就必須落實在所居的社區中,達致社會責任與領人歸主的使命。

  昔日大聖村、安樂村山泥傾瀉事件,帶動數間機構即時作出回應,遵行愛鄰舍的教導。今日的香港社會,亦存有不同的危機及需要,我們可以如何在行動上作出適切的回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