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何福之有?


2654 期(2015 年 7 月 5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人說香港是一處「福」地,好些基督徒也喜歡說上帝特別「賜福」這個地方。究竟香港之「福」在哪裏?

  香港的崛起,取得舉世豔羨的成就,不是自古已有,甚至不是在十九世紀中葉被割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事實上在香港開埠的首一百年,仍是一個龍蛇混雜、骯髒、時有海盜和盜賊肆虐的地方。一八七零年代,一位文人王韜曾這樣記載當時的生活環境:「⋯⋯華民所居者率多小如蝸舍,密若蜂房,計一椽之賃,月必費十餘金,故一屋中多者常至七八家,少亦二三家,同居異爨,尋丈之地,而一家之男婦老稚,眠食盥浴咸,聚處其中,有若蠶之在繭,蠖之螫穴,非復人類所居。」試問這又何「福」之有?

  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隨着中國大陸政權更變,資本家、商人、知識分子,以至平民百姓為逃避共產政權的統治,紛紛逃難至香港。短短十多二十年,香港人口倍增。起初大批難民(當時稱之為「難胞」,以示骨肉之親)蝸居在港九各處山嶺的木屋茅寮,環境十分惡劣。然而這數以十萬百萬計的「非法移民」,往後卻成為香港經濟起飛的生力軍。北來的資本家帶來資金和技術,平民百姓就帶來龐大的勞動力,港英殖民地政府則提供公平的營商環境,三者一拍即合。

  這樣說來,香港之「福」在於歷史給予的機會,而當時以香港為家的人又好好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勤奮、慷慨、儉樸、誠實、公道、努力,加上法治的管理、相對清廉效率的政府、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這就是香港得「賜福」的原委。香港社會長久以來就像一塊柔軟的大海綿,盡力吸取周遭的水分; 一天這塊海綿不再吸水,它就凝聚不了四周優勢的條件,這就是其由「福」變「禍」的轉折點。

  《詩篇》第一篇講到福氣的來源。「福」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詩人說誰人有福呢?就是那好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並且喜愛耶和華上帝的律法,行在正道中的人。香港之「福」,不在於自身享福,更在於維持及發揚種種美德,待人以善,處事以誠,認真工作,這樣上帝必然賜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