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破局精神之三:持中貴「和」


2534 期(2013 年 3 月 17 日)
◎ 破局錦囊 ◎ 許開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從中國文化思想上來看,中國人的「持中守和」實在是一種互協互調的生命流露,如天地、陰陽、剛柔、乾坤……等等,雖是相對的,卻又是互相協調的。再者,中國文化的結構是以「內聖外王」的大一統為宗旨,其目標在追求:「天人合一」,即「天道」與「人道」的和諧統一;因此便強調人與物是渾然同體的大一統,董仲舒更稱之為「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這和諧統一的追求對中國傳統的「國」與「家」影響很大:「從國家模式看,『大一統』觀念使中國經受住無數次分裂和支解的考驗,甚至被列強盤踞,被劃分國土,仍然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國生存下來。筆者相信這「持中守和」 仍是今天值得推崇的思想。

  朱熹《中庸章句》釋曰:「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正心,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儒家的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的社會改造方案,是由內及外、由吾及彼、由人及物、由近及遠的進路,強調的是由改造人性,進而改造社會,終至天下太平。 由內心出發,進而向外擴展至天下。這與保羅的思想有相同之處,保羅強調信徒學了基督,領了真道,就要心志改換一新,穿上新人,憑愛心行事,成為光明之子,光照周圍的人,這是可以影響家庭、社會,國家(弗四章及五章)。

  「中庸」係指「中用」,「中用」即「用中」,清人劉寶楠《論語正義》曰:「用中即中庸之義是也。」中庸觀念強調的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恰當適度,恰到好處。所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裏謂「和」為「中節」,並把「中和」提升到宇宙精神的高度。上主創造的宇宙達至中和,恰到好處,日出東方,地球自轉,空氣、陽光、水土孕育生命,大地生生不息,亦能自強不息,從中國文化「中和」思想中,筆者發現可以建構一套合乎中華文化的中和神學。這個「中」,不獨是「中間」或「中度」,更是「中和」或「中的」達到目的或目標。基督教的罪是「不中的」,當然不好;「中的」為「義」,是一種正確的關係,洽當的關係,是吾人當努力追求的東西,處世為人能「中的」也能「中和」,使我想起聖經一幅美好圖畫:「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1)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