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一年將近尾聲之際,捷克總統哈維爾早一步在睡夢中病逝。
電視熒幕上映著飄雪中的布拉格城堡,想起曾造訪這個童話一樣的城市。
回歸那一年,我們持著BNO(香港特區護照),以及尷尬的不明身分,
戰兢地乘著火車穿越歐洲城市。
成功過境,來到這個陽光下的金色名城─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故事發生的所在地,
主角特麗莎與托瑪斯在「布拉格之春」的愛恨交纏。
「托馬斯想起柏拉圖《會飲錄》中的著名的假說:
原來的人都是兩性人,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
所有的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遊著尋找那另一半。
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如果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為甚麼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在他眼中卻是無足輕重?
作家米蘭昆德拉也親身參與了這場民主革命,
蘇聯佔領城市之後,只有流亡法國。
鎮壓止不住革命的精神,
昆德拉用輕盈的筆桿叩問沈沉重的歷史人生;
被他稱為「老實人」的哈維爾,因「顛覆」之罪被多番囚禁,
仍用詩歌劇作散文高舉無權力者的權力。
這位「布拉格之春」的領軍人物,
在像天鵝絨一樣「平和柔滑」的革命之後,
詩人成為捷克首位民選總統,一切像詩歌一樣浪漫。
寄託在文藝中包含的精神原來不是無法達成的夢想。
一個一個人輕輕的重量,卻足以推動歷史的巨輪。
記得那次我拿起一張風景名信片,遞上金錢,
小販先生搖搖頭,耍耍手,微微笑著說:
History is more expensive!
是的,為了歷史,人們都付上了代價。
無法想像,這個童話般的金色城市,
曾充斥著坦克遊行襲擊恐怖......
飄雪中,市民向一代民主總統致最後敬意,
一代傳奇人物隨歲月消逝,
良知的聲音仍在空氣中迴盪,
提醒我們無權力者應有的權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