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舊物新意思
第 2510 期(2012 年 9 月 30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那些真的是舊物,很多是小時候的日記、札記、照片、筆記簿等等,得看看才知道可不可以丟掉。對我來說,這是最辛苦的一類工作,不過老二還年輕,感情包袱不多,所以不難收拾。意外的是,她不時爆出一串笑聲,舊東西裡面還有不少有趣的童年記事,她給我看,的確令人莞爾。
一個人的歷史記錄在自己在家人都是很有意思的。其實他人的生平也同樣有意思,只是缺少了很多背景資料,不會那麼直接扣動自己的心弦。外國出版界一直有很強的人物傳記一環,寫的人多,看的人也多。這是一種很難得的歷史意識。歷史不是由官方說了算的,民眾有他們的觀感和記錄評論,我有我的聲音,不是由你說了算。中國人幾千年歷史,可近幾十年傳記的市場不大,原因值得想想。
歷史對有些人來說是沈悶的東西,如果沒有尋寶的興趣,也許真的是比較苦悶,一大堆資料,與我何干﹖最近重讀利未記和民數記,很多年沒有讀了,就是怕看不了一頁就睡著,又怕一行一行看下來,完全不知道自己看過了些甚麼。這一次對照著歷史年份來讀,同時看得慢,竟然也有些零星的發現。當然如果看參考書一定有更多有意思的東西,不過自己找著看另有樂趣。我也不勉強,累了就丟開。放一放再來找很多時候就會有不同感受,就像收拾舊物一般。距離不同,會有不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