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派申請資助設底線
 政教分離仍應辦津校


2486 期(2012 年 4 月 1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本報於三月十八日報道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用神學(基督教倫理)助理教授劉振鵬博士於「政教關係─反思教會的政治參與」上,講及有關教會辦學接受政府資助會破壞政教分離原則,並認為教會應辦私校,以免傳福音價值終被掏空。各宗派對此說法意見紛紜,有認為辦私校終會變成基督教「貴族學校」;有認為政教分離非要「一刀切」仍可辦校;有認為政府與學校可維持夥伴關係。

  香港培正中學校長葉賜添表示「完全不同意」劉之說法,他說:「即使是實施校本條例,IMC(法團校董會)為獨立法人,其中有六成是辦學團體,仍擁有決定權,實際上並無影響,而校董會有需要推動及監察學校的發展。學校行政完全獨立,培正的發展是配合辦學目標而行。」他續指,將基督教學校全轉成私校是絕不可行的辦法,他認為轉成私校終會釀成「貴族學校」,貧窮人沒機會讀,未能接觸不同階層的學生,這做法較接受政府支援與基督信仰有更大距離。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學校教育部部長袁天佑牧師認為「政教分離」的定義具爭議,他反對政權控制宗教,同時相信政府與民間團體有不可割裂的關係。他續指辦學團體接受資助不一定有問題,視乎在甚麼條件下接受,如循道衛理絕不申請「馬會」資助。

  「若一天辦學但不能搞宗教,就絕不能接受資助。現時政府辦學容許不同特色、道德價值,而暫時未見會到禁止宗教的地步。」袁牧師在校本條例中該會立場堅定,並言:「無疑政府淡化辦學團體的角色,這可能會影響宗教特色,而打官司是向教育局表明立場,可堅持辦學目的,所以若不能堅持辦學目的就只能選擇罷辦。」他又認為政教分離並非要「一刀切」,辦學有其影響力,在教會津校仍具影響力時不能放棄,所以繼續接受資助。他明言歸根結柢辦學並非必要的事,訓練信徒老師到不同學校影響學生,同樣達到目的。

  香港聖公會大主教教育顧問夏永豪先生認為教會學校轉型為私校十分困難,需要面對經濟、土地、建校資金等問題。他述說教會學校獲得政府資助是源於辦私校時有出色表現,深受家長歡迎,政府遂向教會招手,開始合作關係。他坦言政府與辦學團體的「話事權」需要尋找平衡點,說:「現階段尚可與政府合作,但將來未能預測。校本條例的出現顯然是政府改變初衷,想要較大話事權,所以我們要堅守自主權。」

  夏續透露,現仍與政府進行商討,如堅持學校要有宗教教育課、德育課、任免校長的權力、維持學校遠景及宗旨等,他說:「這都是在校本條例的框架下商討,現時政府願意作出讓步,同時我們也學習適應,繼續維持夥伴關係。雖然雙方關係未因校本條例而完全破壞,但無可懷疑是削弱了。」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聖經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