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恩典(太二十1-16)


2456 期(2011 年 9 月 18 日)
◎ 釋經講道 ◎ 楊慶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這是馬太獨有的比喻,它一方面說明上帝的恩典,但也真實的反映當時猶太人熟悉的情景。

  巴勒斯坦的葡萄是在九月底收成,十月中及以後雨季便來臨。如果在雨季來臨之前沒有收成妥當,葡萄就會腐爛。所以葡萄的收割是一件趕急完成的大事。任何工人都需要,縱然一小時也好。

  失望中的意外(1-8)

  園主與工人商議的價錢是一錢銀子,即一個第那流(demarius) 或一個拉肯(drachma),是通常付給一個工人一日的工資,也是當日羅馬兵一日的薪水,是不錯的收入。

  在市場上站著的人並非在街頭巷尾浪費光陰。巴勒斯坦的市場是勞工等候人召請的地方,有些工人帶著工具出去,等候人來雇用,他們由早直等到下午。

  猶太人的工作時間是一天的早上六時開始,到黃昏六時,日落之後算第二天。這些人一直在等,雖然過了中午,仍不死心,可見他們對工作何等殷切。如何中午已經失望而回,他們便錯過了這難得的機會。

  令人疑惑的報酬

  六時到了,主人召聚工人,要發一天的薪酬,他由最後雇請的工人開始,他們做了只有一小時,得到全日的工資。早到的工人自然想到辛勞了一整天,理應多得薪津,可是,令人詫異的是,竟然也是一錢銀。對任何有理性的人來說,都是令人氣憤的。雖然主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二十13-15)主人有權處理他的財物,外人無法置喙,無論如何,作為人性是難以理解的。

  很多學者都指出,本段經文不在闡釋「平等待遇」或「同等價值」,而是強調上帝完全的恩典和好意。這比喻的原始情況是對那些埋怨者,特別是那些法利賽人,他們批評耶穌接納被社會所唾棄的罪人,馬太是以此回應他們的批評。然而,這個比喻不單是接納罪人的問題,它涉及救恩及恩典。主人的回答只表達了比喻一部分的真理。是的,主人是有權處理他的財務,他願意作好人,問題是,辛勞了一天的人,就算怎樣說,也難以平伏他們的不滿。

  奇異的恩典

  我們看這個比喻,要在意義上超越比喻的實際意義,例如大衛說他流的眼淚把床鋪漂起,重點不是流了多少眼淚,而是表示他極度傷心。在這個比喻中,早來的工人與主人對恩典的看法有了分歧,這分歧主要落在多少的恩典或整全的恩典。按工人的看法,恩典可以分割為多少的等級,勞力多,酬報多,這在世上的工作報酬完全合理。但這個比喻的精神不是報酬而是恩典,恩典是整全的,不可分割的。主人給遲來工人的恩典,目的不是要他們得一點而回家仍然捱餓。恩典是整全的,而且是指向末世的,當主救贖的恩典臨到,絕對不是你得了90%的救贖,他得了20%的救贖,不是的。當你接受了主的邀請,祂應許的就是整全的恩典。

  當我們這些基督徒,為主一生勞碌,到了天上,看見那些一生作惡,只在臨死時真心信主,卻得到同一的救贖,可能也會覺得有點不值。法利賽人、猶太人、後來的基督徒,甚至今日僅僅得救的人,都是得到整全的恩典。恩典是不可以分割的,從這個角度看,實在沒有埋怨的理由。

  主的恩典是整全的,不是數量的,當恩典指向末世的意義,耶穌基督為每一個人預備的恩典,不是由人的努力一點一點賺取的,而是因著信,接受祂的邀請,獲得整全的救贖。

  

楊慶球(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教授)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