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24 期(2011 年 2 月 6 日) ◎ 如沐春風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故事發展下去,就是老師把書闔上,不再教書,跟大家討論少年B不來上學的原因,並且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如此橋段,本該溫馨感人,但作者卻從相反角度將之寫成悲劇。
《告白》的作者認為,不值得為一隻迷羊而丟下其餘九十九隻乖小羊。她說:「跟誤入歧途後回歸正道的人相比,一直都循規蹈矩的人絕對比較偉大。」所以,老師不應該把聚光燈焦點放在壞學生身上。
但是,尋羊比喻針對的是倒模式的教育,是那種強調「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哲學,由於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個體都應受到重視,因此,問題不在於應否尋羊,而是要掌握尋羊的技巧。
當牧羊人要尋找迷羊,必先安置好其餘的羊,不容再有小羊走失,然後才好出發尋羊。即是說,老師在關心迷羊之先,必要把正常課堂處理好,讓純善守規的好學生得到足夠的關注,更要留意在幫助迷羊時不單打獨鬥,而是以團隊形式尋求各方面支援。如此尋羊,便可免顧此而失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