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是電影重要的檔期,中港兩地歲首登場的是教人笑中有「慮」的《讓子彈飛》。這齣電影新春前在內地已經打破了六億票房,並且更打開了不少政論人對社會探索的空間。《讓子彈飛》可以說已經不只是一齣電影,而是一個社會的議題。電影是否以「古」喻今,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解說,但電影自身的宣傳「亂世出英雄!為了可以殺出血路,人人想盡辦法,令自已可以生存。」正道出了電影本身的言說,似乎也對應今日中國社會的情景。只是它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表達,又在春節的檔期上映,才讓人悲喜交雜,難分虛實。如果正如某些評論所指,電影「經過仔細的拿捏,對社會問題有深刻的把握」,因此不但觸動一般市民笑的神經,也觸動論政人「慮」的神經,引起了不同層次和多角度的論述,甚至政治的對焦。
在中國,有虛擬的《讓子彈飛》觸動社會與政治神經;在美國,則有真實的子彈令社會和政治受創。一月八日,美國女眾議員褔吉玆在一個政治集會上被人開槍擊中頭部,當場更有六人死亡。這一慘劇,不但令到美國人傷痛,更引發美國一場政治風波,與及對社會狀況的再次詰問。從槍械管制,到社會保障,教育問題,家庭關係,政治黨爭都有人論述。可見一支槍打出來的,不會只是一顆子彈,子彈打傷的,也不會只是一個人,或一些人,而是整個社會。因為任何的社會暴力,其實是來自於潛藏於深層的社會問題,這可能是政治的,經濟的,教育的,家庭的.......因著子彈的射出,社會的深層問題才又一次暴露出來。
本文刊出時正值新春初四,我們當然不希望出現美國式的「讓子彈飛」的悲劇(其實是任何時間也不希望);但卻希望,如果新春假期大家以尋娛樂的心情,看《讓子彈飛》,在歡笑之餘,也沿著這「子彈」的射向,思想一下社會、政治,甚至人性的問題。因為無論是虛擬的子彈,還是真實的子彈,我們都不希望讓它「再飛一會兒」。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