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24 期(2011 年 2 月 6 日) ◎ 教會之聲 ◎ 謝任生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照此來看,教牧放下牧職問題可謂情況嚴重,值得關注。不過,不論男女教牧,奉獻心志實非三言兩語所能概述。惟一個人能清楚上帝呼召而獻身牧職者,便能持守傳道解惑和愛主愛人的心志。另一方面,當有信徒立志獻身入讀神學時,教會及神學院必須把關,要清楚認識獻身者的心志與靈性、做人德性和在教會中的人際關係。主任牧師/堂主任的推薦也責任重大,絕不能帶有人情或隨意。而神學院方面收生也相當嚴謹,不能只看收生人數而輕鬆過關。神學院不能單強調神學生的功課和學術成就;而更重要的是,神學院當有修道院的靈性培育。怎樣的教會,怎樣的神學生;怎樣的神學生,怎樣的傳道人;怎樣的傳道人,怎樣的教會。這循環不容忽視。
另外,從牧養角度來看,牧者必須明白他/她是教會的僕人/使女,但是教會卻不應是牧者的主人。牧者不要只懂得往上攀,但卻要踏實地往下爬,直爬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腳下。靈性不是教會事工數字,而是牧者生命的呈示。
再者,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不要只有知識技能塞滿腦袋(Homo up-to-datum)的牧者,而是要作個滿有虔敬、仁愛和智慧(Homo sapiens)主的僕人。所以,牧者必須要有風骨氣節,堅守蒙召的奉獻心志。當然,牧者在職的持續進修是必須的,只是不應只在教會事工的術科技能上,更應是個人靈性(personal spirituality)及教會整體靈性(communal spirituality) 上。
最後,在後現代的個人主義及自由主義下,牧者基本上必須小心:
錢財—正確處理教會金錢,不貪不義之財,或是便宜之財。信徒所饋贈的薄物或厚禮,應當小心處理。
情慾—要避免不當之情,特別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晴)卻有晴(情)」的試探中。
權力—英國貴族艾頓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政治著體如是,教會也如是。
牧者當然要牧會,但首要卻是忠心獻身侍主(申十8),其次是辦事知識與能力;所以牧者需要鑄人以愛,育人以德;奉獻心志至死不渝,他日主前定能被稱許善為良牧。
謝任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