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派」


2405 期(2010 年 9 月 26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教會請了一位嘉賓講員來主日崇拜講道,他講得很好,弟兄姊妹們都很有得著,之後我們建議以後多請這位講員來,牧師卻說他的神學思想有點新派,不完全是福音派,我覺得牧師很小器。究竟我們聽道,是否只可以局限於福音派的思想?

  以前的教會請傳道人,最主要是看他會不會講道。所以在決定是否聘用之前,通常會邀請他講一堂道。道講得好,反映於弟兄姐妹「有所得著」,別的也就不用多問了。至於他的神學思想是否「新派」,堂會沒幾個讀過神學,就是讀了也未必分辨得到,因此只要他畢業的神學院夠保守,或者釘著「福音派」的標籤也就是了。

  今天的神學院人才濟濟,規模較大的教會亦動輒聘請十幾位全職教牧同工,負責以往由平信徒領袖帶領的工作,講道的要求也就放在一個較次要的位置了。事實上,為了弟兄姐妹有更大的「得著」,不少教會亦寧可外請嘉賓講者,以致年資較淺的同工,一年就只分得一、兩次講道的機會。缺乏實踐和鍛鍊,也就更難期望他們可以老練起來了。

  好了,回到你的問題。首先,作為一間堂會的牧者,確實有責任為教會的講壇把關。問題只是,你們的牧者所用的理由或分類方式似乎有點含糊和過時。他所說的「新派」,到底是指傳統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新正統主義」(Neo-Orthodoxy)呢,抑或只是嫌他「不夠保守」?而就算是「福音派」,涵括的範圍亦相當闊,有時甚至可以用「混雜」來形容。由英國的聖公會到本地任何一間獨立的堂會,包括所謂「靈恩派」或「基要派」,都可以叫自己做「福音派」。這樣,所謂「不完全是福音派」就更難定義了。

  但所謂「福音派」,其實亦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具體的神學內容,而不是一些人以為凡是傳福音的教會,就可以叫做「福音派」。靈風基金就在六月中舉辦了一個名為「福音派傳統與時代精神」的研討會,邀請建道神學院的梁家麟院長,以及中國神學研究院的余達心院長分別從近代教會歷史和神學意義的角度,去追溯「福音派」的本源和面臨的身分危機。

  有關「福音派」的神學和歷史淵源,你可以參考斯托德(John Stott)的《認識福音派信仰》(“Evangelical Truth: A Personal Plea for Unity”)。他在書的前言中指出:「在天主派、自由派及福音派這三個基督教思想之間,並非永遠相互排斥,而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誠然,我們可以慶幸大多數的基督徒都肯定使徒及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許多更正教徒還持守不少宗教改革所倡導的真理。換言之,不是所有福音派的重要信仰內容只屬福音派專利。」這樣,問題根本就不在於我們聽道是否只能局限於福音派思想,而在於個別教會的領袖利用「福音派」的含糊性,壟斷了它的定義權而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